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广州大规模收集城市记忆 继续向市民征集珍贵图片及实物资料

  • 听全文
  • 2008-08-2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西关大屋趟栊 
 
封檐板 
 
玻璃屏风 
 
雕花屏风

彩色玻璃窗 
 
雕草花槛窗
 
丝缝砖 


西关大屋地砖
   
祠堂装饰石雕


  “广州城市记忆工程”继续向市民征集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变迁、生活的实物、资料

  征集的办法包括自愿捐赠、有偿收购和义务托管

家具戏服招牌匾

可捐赠也可收购

  虽然“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已经征集到了大量珍贵资料,但仍需要涵盖广州城建和历史生活的大量细节,需向市民继续征集。

  征集范围包括具有各历史时期特色的建筑工具、建筑材料、建筑配件等,还有各历史时期典型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环卫设施等。此外,还需要有代表性的民居生活实物,比如家具、茶具、炊具等;反映广州地方文化的实物,如招牌匾、凉茶壶、粤剧乐器及戏服等;各类重要街区、建筑、景观的模型;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管理情况及广州城市景观、地方风情的文字材料、典籍、地图、照片、绘画、明信片、名人档案等。

  征集办法包括自愿捐赠、有偿收购和义务托管,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如果藏有这些记录城市发展的历史资料和知道相关线索,可以致电广州市规划局和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联系电话为83192497,83192502转1014、1004。


  街头招牌、凉茶壶、雕花门窗……这些老广州的生活影子,伴随着城市的变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记者8月27日获悉,2003年全面启动“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已经收集到了大批老广州的地图、照片和实物,今后将在筹建中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集中保管、展览,市民今后可以在这里随时找到旧时的回忆,目前“记忆工程”仍向市民继续征集各个历史时期反映城市变迁、生活的实物、资料。

  广州将建城市规划展示中心

  从2003年开始,“广州城市记忆工程”就已全面启动,由市规划局委托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收集城建历史资料,这是一项以广州市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为脉络,通过征集、整理、保存研究广州市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并以多媒体形式和数据建库技术,真实记录广州城市历史面貌,反映广州发展变化的系统工程。

  记者了解到,“记忆工程”收集到的资料将保存在正在筹建中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广州城市建设历史和建设成就的重要基地。据介绍,该中心将设置在白云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内,经初步策划,该展示中心将专门布置广州民风民俗与城市建筑文化遗产展厅,通过一件件带有岁月沧桑的城建历史实物,再现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历史场景,展现广州城市建设递进、演变的历史。

  已收到广州第一次整体航拍图

  8月27日上午,记者在广州市城建档案馆看到了通过“记忆工程”收集来的部分实物和图片。“记忆工程”首先收集的是广州古旧地图的征集,馆长郑向阳介绍,经过走访国内众多机构,历时4年多,现收集到广州古旧地图249张,包括省府图、地形图、规划图、地籍图、交通道路图、河渠图、海防图、军事图等,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明代永乐大典所收录的《广州府境之图》,征集到《粤东省城图》、《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广州市图》、《粤东省城图》等珍品图。

  此外,还征集到老照片1113张,历史绘画111张,古籍文献15本,其中一些老照片还清晰地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上的桥梁,1933年2月15日拍摄的一张海珠桥落成典礼上的照片,当时盛况空前,市民纷纷涌上桥头,桥上的钢梁柱上都站满了人,同样有一张为海珠桥中间开启,两边桥段抬高的壮观场面。另外一张照片则显示的是1966年5月1日人民桥建成游行的盛况。还有些照片则是很多广州人当年熟悉的船只,有帆船、“花尾渡”以及过江小艇。

  另外征集到1955年的航拍图1200张,据介绍,这是第一次对广州整体航拍,是收集人员从山西的一个地下仓库中拷贝过来的,虽然精度与现在技术相差很远,但为了解建国初期的广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还收集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航拍的广州全景式地图。

  从工地上捡回不少雕花门窗

  “记忆工程”还征集了不少城建历史实物,截至今年8月,共收集到明末清初以来的城建历史实物529处,还有一些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拆迁的工地上捡回来的。

  8月27日展示了部分清末民初时候“老广州”家里的门窗,记者看到一块在大厅装饰的“厅眉”,上面雕刻有岭南水果石榴、荔枝,还有葡萄,代表代代兴旺,也有荷花、花瓶等图案,代表各种祝福、平安。

  其中,一扇用柚木做成的吊脚门,也有各种图案的雕刻,还有部分是花样相同的双面雕,不但采光通风,还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郑向阳告诉记者,这些实物都将消毒杀虫后,一部分放入广州市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展示,另外一部分存入专门的实物保管库房内,不过他强调,他们收集的都是比较珍贵,勾起广州人回忆的物品,但并不是文物,至于收集到的文物,他们都会转交给文物部门保管。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