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七千文物珍品细说百年海关史

  • 听全文
  • 2010-01-1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海关缉私过程中缴获的昂贵熊皮。

解说员在讲解。

当年海关的场景模拟。

李鸿章的亲笔题字。

  “时光应回溯到1916年,那时欧式雄伟的粤海关大楼刚刚落成,成为民国广州地标式的建筑,每日办公时间,一个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报关员汇聚到大楼负一层的海关报关大厅,等候的时候坐在一间雅致的休息室,喝上一杯从英国进口的咖啡,轮到自己了就走到柜台前,向里面那位洋人主管进行报关。”

  这样的历史情景,我们可以从1月13日开放的全国唯一的海关博物馆――粤海关旧址内得到重温。记者从广州海关方面获悉,从昨日起,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将试行每周三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海关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29号、粤海关旧址“大钟楼”内。记者获悉,博物馆内接收、保管来自全国的藏品七千多件,这些海关文物和展品展示着中国海关源远流长的历史。“由于展位有限,目前展出的展品只有近千件。两三年之后,北京的中国海关博物总馆开放后,很多珍品都要转移到总馆去。”馆员韩帅说。

  “大龙邮票”够历史味

  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李鸿章亲书“津海新关”木牌匾(1888年)。木牌匾上有李鸿章的亲笔题字,“章”字的最后一竖穿过了“早字”,李鸿章这一与众不同的题字被喻为“出头章”。此外,还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通关凭证――战国中期的“鄂君启节”、完整记载古代关津制度的文书凭证――张家山汉简“津关令”,特别值得一提的有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还有新中国首任海关总署署长孔原任命书(毛泽东签名)、“九龙新关大铲厂界”石碑等。

  注意事项

  这次“大钟楼”只是试开放。公众假期除外,每逢星期三的上午9:30~下午4:00,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放的区域为大钟楼的1~4层博物馆展室及观众服务区。市民只需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领票即可免费进场,每天最多只能接待800人。

  资料链接

  粤海关旧址设立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原关址在五仙门内。咸丰十年(1860),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同治十一年(1872)大楼重建,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一日(1899年10月5日)火灾烧毁,后重建。宣统二年五月(1910年6月)拆建,民国元年(1911)11月9日复毁于火。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1914年3月,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依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6年5月竣工。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