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7月18日至今,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重访广州已经有20多天的时间了,广州旅游因“哥德堡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广州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记者昨天特意走访了外国友人及整修一新的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哥德堡博览园。
外国友人
欧洲游穗团队将激增三成
260多年来,在瑞典人民的心目中,“哥德堡号”始终与广州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因为它成功演绎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神话,成为了中欧贸易和中瑞文化经贸交流的著名使者。
广州是一座有着222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广州市有关部门为挖掘和提升广州作为海上丝路发祥地的文化内涵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广州在世界上的认知度依然不高。
而这次“哥德堡号”到访广州之时,有100多家海内外媒体的650多名记者云集广州,争相采访报道这一盛事,使得广州作为海上丝路发祥地的这张珍贵的“城市名片”更加深入人心,广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大大提升。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仅人口只有900万的瑞典,就有2000多人先后来到广州参观旅游。
“哥德堡号”对广州的影响力不断“蔓延”,广东国旅假期入境游副总经理叶孪朋告诉记者,很多欧洲的旅行社正在研究“哥德堡号”的航海线路和目的地广州,专程来与他沟通,希望设计一些与“哥德堡号”有关的广州古代商都的海洋文化线路,他预计下半年欧洲游穗团队将比去年同期急增三成以上。
当地村民
景区现新貌村民笑开颜
“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摆点小买卖开始赚钱了,”海珠区黄埔古港石基村50多岁的村民昌叔说,在政府准备进行黄埔古港建设前,部分村民和他一样,对建设工作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情绪,因为不知道将来黄埔古港的建成是利还是弊。
昌叔告诉记者,以前偶尔会有些市民前来游玩,但是都只是逛逛村落看看旧民居,拍点照片就离开了。如今黄埔古港景观区建成了,为村子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成千上万的市民蜂拥而至,参观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古港码头、榕树广场,拍照、品尝艇仔粥和新鲜水果,很多人一来就是一整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黄埔古港的历史了,昌叔觉得“作为当地村民很骄傲”。
城市名片
海上丝路发祥地更深入人心
“哥德堡号”载着国王访问中国并将首站选择在了广州,是国外对广州作为海上丝路发祥地的极大认同。而巧合的是,在修复南海神庙的过程中,发现了全国目前最大的明代码头,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与海上丝路有关的文物,这些都进一步证明了广州作为海上丝路发祥地的历史地位,擦亮了广州的城市名片。
黄埔古港和南海神庙的整治一新,让古代广州繁华的海上贸易成为了中外人民谈论的话题,珠江三角洲刮起了一阵“哥德堡号”旋风,通过旅行社组织、自驾车甚至骑车前来一游的中外游客与日俱增。
“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的20多天时间里,展示了广州良好的国际形象,彰显了广州城市文化内涵,提高了广州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了广州作为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形象,拉动并促进了广州与北欧乃至整个欧洲的经贸、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州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哥德堡号”到访广州至今,直接参加“哥德堡号”访问广州系列活动的市外游客和市内观众高达200万人次,引爆了中外游客对广州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经贸交流
开启穗欧合作新大门
“哥德堡号” 重访广州,开启了广州与瑞典乃至欧洲新一轮的经贸、文化、旅游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广州之行给来自瑞典的世界知名企业的领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表示,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制造业中心,拥有一流的国际空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等,他们还表达了进一步投资广州的意向。
瑞典企业家们希望通过此次“哥德堡号”的来访谋求与穗经贸合作的新机遇,深入拓展在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的市场。
成功经验
活动市场化运作出色
“广州接待‘哥德堡号’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特意前来取经的上海市、浙江舟山市普陀区等相关单位的观摩学习团对广州市各方协调、相互支持、各司其职的实干精神表示钦佩,尤其是对广州市通过社会化运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协调解决活动经费的做法赞叹不已。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广州市政府总共投入了3亿多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南海神庙、黄埔古港、新港东路以及珠江两岸灯光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使“哥德堡号”不到访广州,这些项目也会列入今年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改造项目如期进行。
在迎接“哥德堡号”重访广州的系列活动中,除了迎接瑞典国王一行到访的费用外(国王到访属于国事外交活动,住宿费用由省政府负担,餐饮等费用由市政府分担),其他所有大型活动的经费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协商解决的。
比如在哥德堡博览园的建设中,瑞典企业赞助了500万元(其中沃尔沃公司赞助250万元、SKF赞助150万元、爱立信赞助100万元),中方企业赞助了300多万元。博览园中的展台和顶棚都是由各企业自己负责搭建。
广州的成功运作经验吸引了其他兄弟城市前来观摩学习,阳江市组织了由副市长带队的20人旅游文化考察团前来取经;上海市外办率领边防、公安、宣传、虹口区等相关单位组成的观摩学习团前来学习取经;浙江舟山普陀区政府代表团和南京市鼓楼区政府代表团等也纷纷专程来广州参观考察。(文/记者王飞 通讯员彭铁山 摄影/张伟清、杨勤、王子恒)
偶遇
――我与“哥德堡号”总顾问在病房结下的珍贵友情
本报曾对“哥德堡号”总顾问住院一事做过详细报道,在报道中,提及一位和Rune先生结下深厚友情的病友。我们现登载这位病友――林先生写的与Rune先生相遇至惜别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我是“哥德堡号”总顾问Rune先生的同房病友。虽然Rune先生已经病愈回国,但短暂相处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烧卖点心
记得大暑那天晚上,我在迷糊中看到一位身体魁梧、头发全白、满脸通红的“老外”被一群医生护士扶到我旁边的另一张床上。第二天早上,我才知道他就是Rune先生,是“哥德堡号”的总顾问和设计师。
下午,通过女儿的翻译,我们了解到Rune先生想吃在香港吃过的一种点心――“中国烧卖”!晚上,我们帮助Rune先生美美地吃了一顿“中国烧卖”。
互赠礼物
Rune先生被移至单人病房,他病情好转后,就由助手扶着走来看我,我们紧紧地握手。他回国前,我把珍藏着的《广州地区旅游协会会员谱》首集和印有《食在广州》专稿的集子送给他,同时送给他的还有出自两个小孙子笔下两帧“哥德堡号”画作。在《会员谱》的扉页上,我写上:祝Rune先生早日康愈出院;祝中国、瑞典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Rune先生回送我一本精美的有关“哥德堡号”的画册,内有他的亲笔签名并由他从瑞典赶来的孙子代写的感谢语。Rune先生回国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连同他和“哥德堡号”的有关事迹将永远留在我及我家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