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渡口,前尖后阔,确实状如龟嘴。
古街巷内仍有不少铺面的门牌保存完整。
位于从化神岗木棉村的螺岗古渡,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古渡形似一个守候在流溪河岸边的大龟嘴,昔日是当地通往外界的必经之地。古渡后面,还保留着“古商铺一条街”,青砖白瓦招牌林立,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的盛况。记者8月11日获悉,从化有关部门已经规划以龟嘴古渡和古商铺一条街为核心,利用流溪河两岸特有的植被环境,打造广州北部最大的万亩湿地公园,同时兴建红砂岩孝文化主题园、灌渠风光漂流、龟嘴社戏、古街探访等人文观光项目。
8月11日,记者随从化当地的文物专家来到位于流溪河岸边的螺岗古渡,即俗称的龟嘴古渡。只见渡口旁流水潺潺,两岸芳草萋萋,不少鸟类驻足其中,发出悦耳的鸣声,遥望还可看到远处群山。古渡口面积不大,约有500平方米左右,前尖后阔,确实状如龟嘴。其上的石埠和石阶基本完好无损,当年工人担抬货物的印记仍依稀可见。
明朝时被立为官渡
曾是各镇村“CBD”
记者发现,在古渡的石阶边还横躺着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古渡发展的一段历史,不过由于字迹已极模糊,不得其详。在古渡边,还有一小古庙,上面有一副对联写着“龙脉真成千载旺,龟山结作万年昌”,据称是船民当年用作拜祭河神之用。从化当地文物专家介绍,根据《从化文物志》所载,龟嘴在宋朝时就已有埠,到明朝时立为官渡,是当年颇具规模的码头,现在还保存有花岗岩石阶、记事石碑及天妃庙等遗迹。
从古渡往上走,便是长达数百米的一条古街巷,古巷建筑整齐划一,风格与南雄珠玑巷相若,两旁商铺鳞次栉比,行走在青砖堆砌而成的巷道上,踏着斑斑绿苔,让人有一种时光倒回的感觉。虽然不少商铺已经人去楼空,但仍有不少铺面的门牌保存完整,金边铜子在阳光下不时熠熠生辉,依稀可见当年人流如织、商贾云集的盛况。
据文物专家介绍,螺岗古渡是明清时代从化境内设立的11处官办津渡之一,后来更成为附近各镇村的CBD,各类名优字号层出不穷。远一点的有义兴隆、谢友隆等,近一点的有烟酒第一经销店、木棉村经济联社等,饮食、客栈、铁铺等行业一应俱全,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到民国期间,龟嘴古渡才转为民间接管,当时在流溪河常年行驶的船达二三百艘,上游可通至良口、下游可直达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该古渡仍一度十分繁荣,不过随着陆路交通渐渐发达,古渡才渐渐式微。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多
抹点茶树油无惧蚊虫
记者了解到,龟嘴渡口所在的太平镇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8.8%,流溪河蜿蜒贯穿,沿岸所形成的湿地环境成为整个太平镇的生态绿肺之所在。当地政府已经规划结合古渡附近的流溪河自然景观和茂密的植被森林,通过牛心岭拦河坝蓄水提高太平段水位,建设总面积超过万亩的湿地公园,形成一片由红树林、芦苇、水柳、木榄等各种水生植物将连片水网分隔成纵横交错水道的神秘地带。而黑水鸡、野鸭、池鹭、苍鹭、夜游鹤,燕鸥、花脸鸭、白琵鹭、鸳鸯等鸟类也会集中栖息该湿地公园,构成独特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然生态景象,成为广州北部最大的生态观光湿地公园。
大家可能会担心在湿地公园游览可能会有蚊叮虫咬之苦,不过这种担心在龟嘴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湿地外的农地种植了面积达到700亩的茶树林,专门用作提炼茶树油之用。生产出的茶树油不但可以消炎抑菌,还能镇痛、止痒,如果游客到湿地公园观光,身上抹上少量茶树油,便可以放心在野外活动了。
古渡景区内将兴建
红砂岩孝文化主题园
据太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已经将龟嘴古渡纳入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将结合古渡文化,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古渡口旅游区,营造“水在城中行,城在河上盘”的梦幻古渡景观,建设生态码头、游船、水车、水榭等设施,并将龟嘴古渡划分为四大区域:入口服务区、民俗文化区、休闲度假区、古渡风光区。
此外,还将在景区内建设红砂岩孝文化主题园,每年举办“孝行天下”感恩父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