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上半年,中央文明办将对广州市进行正式考评,9月中央文明委将命名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11月29日上午,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在市委礼堂召开。市领导林树森、张广宁、陈开枝、朱振中、张桂芳、陈建华、凌伟宪、邬毅敏、陈传誉、李卓彬等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朱振中主持。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在动员讲话中,对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力争2005年跨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林树森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广州市广大市民的心愿。现在距离正式考评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已经到了关键性、决定性的倒计时阶段,创建工作务必强化组织保证、落实工作责任、抓好舆论宣传。
林树森指出,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各类城市中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省会/副省级市)”共有7个方面37条119项指标,既有经济指标,又包括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内容,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高标准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广州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以及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的创建工作离“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创建工作的发动面还不够广,气氛不太浓,群众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等。
林树森指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可以证明广州的现有综合实力和城市魅力,进一步提高广州的影响力,也为我们在2010年成功举行亚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把创建过程作为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的过程,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重要举措。
林树森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落实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首先,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为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有效地推进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文明城市创建是以物质文明建设作为基础和条件的,经济发展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创新优势,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巩固成果,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抓好城市“牛皮癣”、卫生死角、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等六个方面的整治工作;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抓好升级达标;增加创新工作新亮点,树立创新活动新形象,抓好提高创新。最后,要在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强化有效管理、完善和落实制度规范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三创”上下功夫,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会前,市文明委、市创建联席会议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已经对全市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分工到各区、县级市和各职能部门。动员大会上,市长张广宁与各区、县级市和各重点工作牵头单位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和相应责任并当场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记者周祚通讯员穗宣)
“文明城市”知多少
中央文明办9月底公布了《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测评体系注重测评市民的参与程度,许多指标关乎民生。广州市文明办初步估算,在总分为120分的测评体系中,广州目前已接近达到“基本指标分值90分以上”的申报条件。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由中央文明委授予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广州已提出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大目标,其中,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前提,而“创卫”和“创模”又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因其规模大、项目多、要求高、难度大,被视为统揽所有创建工作的“龙头工程”。
全国文明城市怎么测评
对“省会/副省级市”的测评体系由“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部分构成,总分为120分。其中,“基本指标”共100分,用于测评申报城市的入选资格,主要反映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情况,分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等7个部分,37条指标,119个测评项目。“特色指标”为20分,用于从入选城市中遴选最后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主要反映城市获得重要荣誉的情况和考评组对入选城市整体印象等情况。测评时较多地安排了向群众随机问卷调查和实地随机抽查考核。
广州创建工作面临怎样的形势
据市文明办专家介绍,对照119项测评项目初步估算,广州市目前已接近达到“基本指标分值90分以上”的申报条件。专家称,广州在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城市建设管理的力度,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广州的优势所在。
但广州争创也存在客观差距。如创建工作的群众参与度还不太理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仍比较突出、“六乱”现象屡禁不止、交通基础设施还远未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
市民与创建活动有哪些关系
专家还说,测评考的不仅是政府部门,也考普通市民。体系中如“公共场所道德”、“市民交通行为”、“人际互助”、“见义勇为”等项目,考的就是市民的参与程度。以“人际互助”一项为例。测评组将实地考察公交车上的乘客们是否做到“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实地考察市民日常能否“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询”等。
有专家认为,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州市民将是最终的受益者。创建活动将以人为本,解决关系民生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问题。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