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落。
镇海楼。
经典的岭南建筑。
仁威庙会。
《大美广州》。
制作人员合影。
石室教堂。
食在广州。
辉煌绚丽的岭南艺术。
你了解你每天生活工作的这座城市吗?当别人问起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美丽,你可以脱口而出吗?相信很多人对这样的问题只是一笑置之,但在西关的几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广州人”却为此而“较真”,“如果你不了解这座城市的美,又谈何爱她?”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他们历时一年,利用每个周末的空余时间,拿起相机与笔,走访广州的大街小巷、文化景点,遍寻名刹古村,拍下眼中羊城的美景,并撰写出《大美广州》一书。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并非什么专业人士,只是普通的广州市民,但我们相信一座城市的美是存于每个市民的心中,不必过多地强调或宣扬,等候的就是我们去发现和记录。”《大美广州》的编著者黄勇对记者说。
“这一切得从《魁力荔湾》一书说起。”作为《大美广州》的编著者黄勇对记者如是说。2009年初,身为荔湾区文管所所长的黄勇参与了《魅力荔湾》的编写工作,“2005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老荔湾与老芳村合并成为新荔湾后,区里的文化部门筹备编撰《魅力荔湾》一书。当时编书急需一些景点的图片,而我这个摄影菜鸟只好拿起相机赶鸭子上架,在拍仁威庙时遇到了刘晓刚。”
黄勇说,那天,旁边一位背着相机的高大个把他给喊停了,“他对我说,‘哥们,仁威庙可不能这样拍,你应该这样取景才好看。’我菜鸟一个,有人指导当然高兴。没想到一聊起来还特投缘,晓刚哥自己开公司,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拿着相机到处拍,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听到荔湾要出这样的一本书,他就对我说他平时拍了不少西关的照片,如果你们觉得合适就拿去用得了,他分文不取,我们就这样交下了朋友。”
《魁力荔湾》一书出版后,一次闲聊,黄勇与刘晓刚产生了一个想法,“其实不仅西关需要介绍,整个广州又何尝不需要呢?我们每天都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工作,但又有谁认真地去了解她的历史文化,去发现她的美丽细节?何不拿起我们手中的相机,来把羊城的美给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向四面八方的游客介绍广州呢?”有了想法马上行动,两人发动各自的朋友圈,竟然还真能找到7名志同道合的摄影发烧友。
七剑客全程自掏腰包
“七剑客”除了黄勇与刘晓刚,还有专业摄影师徐耀军(笔名:随风)、党建杂志美术编辑廖荣、自由撰稿人陈岳远、广告设计师郑宇、做茶叶生意的卢韶伟,他们有的是广州本地人,有的是韶关人,有的是外省人,都是“新广州人”。因对摄影的爱好,对这座城市的热忱走到了一起。
“现在都是读图时代,所以要编一本书,特别是一本介绍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书,图片是十分重要的元素。为了不影响各自正常的工作,拍摄的工作都放在周末。”黄勇说:“一没报酬,二出外的费用还得自己掏钱,三这是苦活累活,四占用了宝贵的周末时间。但他们就是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一年。”
在这个团队当中,付出最多汗水的是黄勇,因为《大美广州》的主要笔杆子就是他。“我虽说来广州也有12年了,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也人云亦云地认为广州是一片‘文化沙漠’。2007年我调到荔湾区文管所上班,才慢慢地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越是了解越是惊叹岭南人的创新、开发与包容,岭南文化的海纳百川,千年羊城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