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站大楼不仅安装了银色铝合金外墙和墨绿色玻璃幕墙,进站口的大楼柱子也换上了黑色的花岗岩墙面。大钟翻新后外貌与20年前的样式一样,方形白色钟面、黑色数字和指针简洁明亮。
候车室内
候车楼大堂顶部,14盏大灯和166盏小灯构成的天花板显得豪华贵气。
候车楼两侧将会建两个中庭花园,顶棚是透明的。
来往广州火车站的市民发现,有着31年历史的广州火车站终于脱下了上个世纪70年代设计的古朴外衣,在12月19日亮出了首次大改造后的新面目。车站大楼外墙的棚架已经拆除,原本以灰色为墙面的车站“老脸”,换上了以银色铝合金外墙和墨绿色玻璃幕墙组成的外观。站内更是增添了旅客信息显示屏、扶手电梯等人性化装置,令旅客候车更方便舒适,乘车流程还进一步简化。
候车更舒适
安上液晶电视可播音乐
据介绍,从今年5月开始的车站改造工程是建站31年来首次全面的改造,也是首次对车站大楼的外观进行装修。改造工程最重要的是让来往广州火车站的旅客都有更舒适的候车环境,上火车的流程更方便快捷。为此站内各个角落还增设了显眼的指示牌,能够正确快速地指引旅客进站候车。
在每个候车室内,还安装了多个大屏幕液晶电视,电视用来提供铁路相关信息,包括列车的开行情况,铁路信息等,同时,还可为候车的旅客播放音乐。
外观更现代
银绿幕墙替换灰色水泥
老广州都知道,广州火车站模样可谓30年不变,上个世纪70年代最初建成的广州站跟现在的样子没多大区别。那时候的广州火车站形象可谓深入民心:灰色的外墙加上已经被数以万计的旅客走过的旧水磨石地面,还有就是人潮汹涌的旅客量。
现在,这张单调的“老脸”终于变了。记者12月19日在广州火车站见到,车站大楼外面已经露出了新妆。不仅安装好了银色铝合金外墙和墨绿色玻璃幕墙,进站口的大楼柱子也换上了黑色的花岗岩墙面。反射着阳光的玻璃幕墙简直可以媲美机场候机楼,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
据了解,面向广场的墨绿色玻璃全名叫夹胶真空钢化玻璃,能够起到隔音、保温的效果,以为旅客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候车环境。
上车更便捷
搭电梯到站台只需3分钟
记者12月19日进入车站大门后,发现原来封闭的大堂已经开放。为了方便旅客上下二楼候车室的6部自动电梯已经安装完毕,即使拿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乘客都可轻松上下。记者计算了一下,在大厅使用自动扶梯,从一楼到二楼只需20秒左右,大大缩短了旅客从进站到候车室的时间。
这次改造除了缩短了旅客进站时间,还改进了旅客的上车流程,缩短了从候车室抵达列车的时间。车站改造前二楼部分候车室需绕道其它候车室的楼梯到一楼进站通道。改造后,每个候车室将有不影响其它候车室旅客的通道直接连接站台,节省了上车时间,也消除了各候车室之间不同车次旅客之间的影响。以前需要花10分钟到站台,现在只要3分钟即可到达。
据介绍,车站二楼两边各1个自动扶梯通向竹林通道站台,2部观光电梯将帮助老弱妇孺和残疾人上落。由于二楼候车室增设的自动扶梯直通竹林通道,旅客漏乘和误乘的情况将大大减少。
对时更准确
“广州第一钟”再度变脸
当外地来的旅客在火车站问时间,广州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都会指向车站大楼的大钟。作为广州站标志性建筑的“广州第一钟”在大改造中也换上了新装,维修翻新后的大钟外貌基本与20年前的大钟样式一样,方形白色钟面、黑色数字和指针简洁明亮,在夜晚亮起蓝绿荧光后在数里外都清晰可见。
广州站的大钟在去年7月曾经换过一次,当时换成的是蓝色的手表形状钟面。面积达到56平方米的车站大钟,除了是“广州第一钟”外,还是全国铁路车站之最。巨型大钟只是站内50座“子钟”的一座,在火车站的设备房里藏着一座“母钟”,它是一堆由二极管、三极管组成的集成电路。尽管长得不像钟,但它却操控着50座“子钟”的运转,保证每时每刻都以准确的时间显示出来。
据悉,由于是交通枢纽的时间显示器,火车站的大钟必须是“子母钟”,调整母钟时所有子钟的时刻必须跟着变动,给候车旅客提供最准确的时间。之前由于工程改造的缘故,一些子钟的连接线路在装修期间被拆,目前候车室内已经重新装上子钟,在进一步调试之后即可使用。除了晚上能发出明亮的光外,还能接收来自卫星的时间信号,以保证时间的准确无误。
岭南味更浓
二楼造汉白玉浮雕壁画
记者12月19日进入车站大门时发现,候车楼大堂顶部的天花板已装修完毕,14盏大灯和166盏小灯构成的天花板显得豪华贵气。
目前正在进行的工程包括东、西花园,两台观光电梯和位于二楼南面的大型浮雕。改造后的广州火车站岭南味十足,二楼将会出现48米长的以珠江、五羊为主题的汉白玉浮雕壁画。而候车楼两侧将会建两个中庭花园,除了棕榈树、透明顶棚、活水外,四壁还会绘上珠江沿岸风景壁画,以展示广东母亲河的风采。□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胡巨华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