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4月8日举行

  • 听全文
  • 2008-04-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醒狮出街,威风凛凛。


 
舞龙队伍走过,市民纷纷上前摸龙头以求好运。


 
精彩纷呈的舞龙表演。

  近年广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唤起了庙会这一传统文化的复苏,目前广州东有南海神庙“波罗诞”,西有仁威庙会“北帝诞”,特别是仁威庙会,由于地处荔湾区泮塘这一都市中心,更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往游玩祈福。

  4月8日的“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今年已是第四年举办,尽管去年政府已经定下泮塘村拆迁改造规划,但并未对这一传统活动有丝毫影响。85岁的泮塘村民牛叔相信,泮塘村拆迁改造后,将更有利于村民进行庙会活动。

  醒狮、盆菜习俗中断几十年

  翻开泮塘村志可以了解到,仁威庙始建于宋朝天�v四年,距今已有960多年的历史,仁威庙建成后,三月初三的“北帝诞”便逐渐成为当地每年最热闹的庙会。每逢“北帝诞”前后,派米、祈福、舞狮、巡游、吃大盆菜等传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解放后这些传统习俗一度中断了几十年,到了前几年才再度恢复。

  前日,荔湾区民政部门就开始了派米活动。今年仁威祖庙和热心人士共捐资13万多元,购买了4300袋大米,免费派发给全区9000多名低保困难群众。4月8日是“北帝诞”正日,上午9时前,来自盐步、大岗、坑口、大埔、三元里、棠溪、源溪、杨箕、番禺石壁、花都坳头等十几条兄弟村的二三十头醒狮已经汇聚到仁威庙前。

  有老人告诉记者,自古以来泮塘地区习武蔚然成风,后来,西关地区武馆盛行也与这不无关系,像李小龙的父亲就在西关习过武。据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外敌入侵,泮塘地区在仁威庙广场恢复团练,以抵抗“外洋滋扰”,当时的仁威庙实际上已成为清末广州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要据点。

  泮塘村改造无碍庙会兴盛

  85岁的李德祥,人称牛叔,作为村中甚有名望的老人家,牛叔每年都会到庙会观望助威。记者与牛叔闲聊中获悉,旧时的泮塘除了仁威庙外,还有相公庙、文昌庙、三宫庙与观音庙,如今只剩下三宫庙与观音庙。

  “仁威庙附近的景色都变了不少,像茶平桥、罗伞树、风水基、荔枝湾等,名字还在,但景物都变了。”牛叔不胜感慨地说。据悉,去年荔湾区政府公布了泮塘村的拆迁改造规划,这对村里面的传统文化习俗会不会有影响?牛叔说:“村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定影响的。但我相信庙会、龙舟这些风俗不会有变化,规划上规定很多人文景观会保留,公园将变得更大,相信到时村民进行集体活动的范围会更大,几百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可能这么轻易地丢掉。”

  大盆菜九大簋12人食到饱

  巡游完毕便到了午饭时间,记者有幸与众乡亲一起尝到了大名鼎鼎的泮塘大盆菜。300多围,数千名乡亲共同聚餐,一个大盆内混杂了9道菜:脆皮烧肉、宝鼎白切鸡、香芋扣肉、虾米粉丝煮斋、泮溪猪扒、莲藕焖猪手、萝卜焖猪肉、肉丸、扒时蔬,分量惊人,12人频频起筷,吃饱后盆中食物还剩一半。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