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出土的东汉古墓中丰富的文物。
“别小看这枚夔纹陶片,这是广州城区内考古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人类遗物。”站在淘金东路太和岗北坡的小山包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马建国指着一枚拇指般大小的夔纹陶片说,它是本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印证了最迟在春秋时期,太和岗一带已经有先民居住。
除了这枚珍贵的春秋夔纹陶片,在太和岗某建筑工地,广州市考古所专家们进行了2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还发掘出先秦至南汉时期21座墓葬,清代墓葬50余座,出土了不少让考古专家啧啧称赞的文物,其中有光可鉴人的唐代铜镜、熠熠闪光的东汉玛瑙串饰……
东汉大墓墓主身份显赫
此次发掘出的71座古墓葬中,年代最久的是一座战国土坑墓,出土了三个战国青釉“陶豆”,青绿釉色依然鲜亮。“广州城区历年来很少发掘出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个战国墓葬为研究广州地区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马建国说。
这些古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东汉古墓,长6米,深、宽分别近3米,颇具规模。马建国介绍说,这个东汉墓有墓道和前后双层墓室,墓型属于典型的东汉木椁墓。记者在墓坑里看到,东汉墓的设计甚为考究,墓室分前后两室,前室略低,主要堆积、摆放许多陪葬物,后室属于墓主的下葬区,考古专家从规模上推断这个东汉墓应是双棺墓,葬有墓主及其夫人。
专家在东汉墓葬后室,还清理出一个非常别致的陶屋模型,方形尖顶,屋后还配有一个猪圈,仿佛再现了墓主生前的富足生活。在墓室中央,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枚木柄朽烂发黑的铜镜、一串精美的蓝紫色玛瑙串饰,显示墓主生前的显赫身份。
唐铜镜浮雕“天马行空”
广州历次考古发掘出的唐墓数量不少,但陪葬品却屈指可数,可谓“十室九空”,专家称这是因为在广州历史上唐墓屡遭盗窃的缘故。此次,考古专家发现了16座唐代墓葬,其中有一座唐代墓规模不大,但却出土了丰富陪葬品,土青釉瓷碗、银钗以及铜镜等约41件(套)文物。专家称,这在广州地区发掘的唐代墓葬中极为罕见。
墓中出土的铜镜是考古发掘的一大精品,铜镜呈碧绿色,保存完好,背面浮雕有四匹奔马,马背部展现双翼,将浮云踩在脚下,浮雕非常形象逼真,马鬃、马尾上的毛都竖起来,有“天马行空”腾云驾雾般的动感。
此外,考古人员在此次发掘中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一座南汉砖室墓,墓壁、墓底都保存完整。更重要的是,棺床出土了一串“乾亨重宝”铅钱,多达50枚。
考古专家称,乾亨是唐末五代时,南汉国刘氏定都广州后所用的年号,因此这个墓葬年限可以确切地断定为南汉。“之前,考古专家曾发现过‘乾亨重宝’,但直接出土在南汉墓中是比较少的。而少了‘乾亨重宝’的佐证,大部分南汉墓葬的年代断定都有质疑,一般都断定唐代晚期,因此这座墓葬的发掘为广州地区南汉墓葬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明确标尺,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