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市民可望“撑艇”游万亩果园

  • 听全文
  • 2008-10-0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风和日丽,市民在河涌边垂钓。

  四面环水的海珠区河网纵横交错,有大小河涌70多条,总长120公里。广州市水务部门10月6日透露,海珠区日前完成了全区河涌水系规划深化实施方案,将主要河涌分为“六环七线”的水系格局分期治理。通过引水调水,群闸联控调度、清淤护岸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分3年投入15亿元综合整治各条主要河涌,以实现“水动、水清、堤固、岸绿”。

  万亩果园变身天然泳池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海珠区果树保护区内的瀛洲生态公园和小洲村看到,小桥流水,碧水涟涟。在多条涓涓细流汇聚的塘涌附近,水面波光粼粼、岸上绿草茵茵,新建起的九曲桥、钓鱼台上,市民村民在此休憩垂钓,一派岭南水乡的秀美景象。

  “感觉又回到了我刚嫁到这里时的情景。”1974年嫁到小洲村的该村支部书记莫绮萍对记者说,从2006年开始,果树保护区内的河涌展开整治,逐步恢复了原有生态,世代生长在涌边的村民又恢复了在涌边钓鱼,河里游泳的习惯,家家户户的小孩子在天晴的时候更会在这个“天然泳池”里学习泳技。

  海珠区水利部门介绍,“万亩果园”园区内光河涌就有44条,而且水系发达,蜿蜒曲折,形成果园、珠江外江和河网三位一体的自然景观,也是全区河涌整治的重点区域。目前已投入2292万元完成了果树保护区第一期河涌整治工程,长度近4公里。除了塘涌、新涌、细涌以及绞剪涌的一部分得到疏浚外,还铺筑了1万多平方米的电瓶车道及改建桥梁15座。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自然生态河流的理念,万亩果园内的河涌不仅通过水闸保持河涌的正常水位,还在两岸护坡的孔洞内以及正常水位以上都种植了有名的生态草――百喜草,在沉管上种上香根草,堤顶上种植草皮和各式花卉,保护了果树区内典型的河流湿地景观。

  每只船约可载客20名

  “黄埔涌北面是琶洲会展中心,南面是万亩果园,两岸景色不错。我们正计划通过水闸调控水位,使得涌内可以通行游船。”海珠区农业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全长7.8公里的黄埔涌临近珠江口,河道宽、水流量大,沿线还有诸多龙船码头和亲水平台,有关部门正规划通航,使得市民可以在其内游“船河”。不过,游船不会有珠江夜游船那么大,考虑到安全因素,每船只可以承载20名游客左右。

  记者了解到,除了黄埔涌以外,海珠区有4条河涌具备通航开行游船的条件,不过前提是在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建多个连通内外江河的水闸。

  由于河涌多与珠江相连,今后海珠区的水闸将向水闸群联合调控和调水补水的方向改造和建设,主要是利用珠江潮水位差,对37座水闸进行计算机自动化联合调度,使海珠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既能提高,又能使河涌实现“水动、水清”的效果。

  为了充分梳理水系,提高整治效果,海珠区日前出台的河涌水系规划深化实施方案按照区内河涌现状分布以及区域特点,将全区河涌分为6片,加上7条主要河涌形成“六环七线”的水系格局,分期治理,形成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全新水网络。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