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沙调查发现,随着南沙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工程的实施,湿地公园环境稳定,今年到南沙过冬的候鸟明显增多,包括鸥嘴噪鸥、白额燕鸥、斑尾塍鹬在内的11种候鸟首次被发现在南沙安居。
12月6日,记者刚进湿地公园,便望见宽阔的滩涂上,有移动的斑斑黑点。“这里是候鸟们的‘饭堂’呢。”同行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调查人员张建新说,“这次的反嘴鹬一共有110多只,从来没有在南沙见到这么大的种群!”
船往湿地的核心区驶去,受惊的候鸟纷纷飞起。最常见也是最大的是苍鹭,展翅有一米多宽;最搞怪的是小�G鹈,喜欢在水面上游弋,见有船来,用脚掌拼命地踏水,如“轻功水上飘”。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由于近期冷空气不断,今年候鸟光临广州的日期更是提前了大半个月。“按照往年的统计,冬天在这里觅食、繁衍、栖息的候鸟至少有10万只。”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今年春季以来,一共发现了11种新的鸟类,分别是:鸥嘴噪鸥、白额燕鸥、斑尾塍鹬、铁嘴沙�a、白翅浮鸥、须浮鸥、半蹼鹬、小凤头燕鸥、灰背鸫、攀雀、噪鹃。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湿地公园二期的建设进入尾声,面积将扩大两倍,达1万亩,明年初将向公众开放。公园二期完善后,市民除了可以乘船观鸟,更有步行廊道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