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两个多月的闭馆整修,越秀山五层楼(属广州博物馆)今日重新对外开放。今晚,五层楼脚下还将举行进口大片《博物馆之夜》的首映仪式。观众可在山间清新的空气中,欣赏露天电影首映仪式。
21项“之最”展现广州史
记者2月14日在五层楼中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收尾阶段的整理工作。镇海楼的外墙全部被重新刷了一遍,破损的瓦面进行了整修,瓦面上的杂草全部被清理干净,周边树木进行了修剪,楼的石墙也进行了加固保护。
五层楼内部也改头换面:广州所有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在经过49年来的第5次大调整之后,将展现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广州通史。展出的文物中,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就有21处:如目前发现的2000余年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工场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考古出土世界上最早使用“舵”的东汉陶船、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瓦――挂青釉“万岁”瓦当、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文字――木简、我国考古发现最完整最早的一块端溪砚――端溪箕形砚、现今世界上仅存两枚的威尼斯银币等。
秦戈见证岭南历史
此外,秦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十四年属邦”秦戈、秦在广州地区设置郡县的重要历史物证――“蕃禺”漆盒和“蕃禺”铜鼎、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唐代铸钱工具――横腔流道铜枝,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买地券――滑石买地券、广州目前发现最大的古代铁锚――明代大铁锚、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赠送给广州市人民政府的从“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青花斗鸡纹盘、近年从国外征集回来的外销通草纸画等近千件重要文物及资料也一一呈现。
普鲁士银币铸上广州商人像
展览中有一张普鲁士银币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照片中的银币正面是普鲁士国王的头像;银币背面正中上方是普国鹰旗,下方是公司徽章,正中是“普鲁士国王”号,左边站着一个手拿猎枪代表当地传说的民族部落人物,右边是一个中国商人:头上戴着礼帽,夹着一卷丝绸布料,身后落着一大箱茶叶,箱子上放着陶瓷花瓶和茶壶,这就是当时中国商品的“三宝”。
据介绍,这是1752年普鲁士王国为了“普鲁士国王”号首航广州而专门铸造的,由于当时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是通过广州得到的,他们认识的中国人也仅是广州人。据称,这枚银币上的中国商人是广州人。这是迄今在欧洲发现的第一批和唯一一批有中国人像的德国银币。
汉代精美陶屋 反映先民生活
春节将至,正是羊城市民搬新居、迎新年的喜庆时节。展览中,有一组文物颇为应节,那就是“吉屋荟萃”的广州汉代精美陶屋。它们虽与现代生活相隔两千年,却同样蕴含着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迫切希望。
记者看到,当时广州地区先民居住的房屋具有多种结构和布局,形制之丰富,足可与现代人买楼时挑选的丰富户型相媲美。这些陶屋大致上可分为“干栏式”、“曲尺式”、“楼阁式”和“三合式”等不同的结构,有的门扇上还刻有图像,也就是后来“门神”的雏形了。
“干栏”指的是用竹、木等材料,将房屋搭建成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的房屋结构。这种架空的构造,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止虫蛇、野兽对人的侵害,特别适合南方山区和水乡的环境;曲尺式上层前部为正屋,右后侧的上层是厕间,左后侧用矮墙围成后院用来圈养禽畜;三合式的陶屋与现在的四合院有点类似,它平面呈“凹”字形,由前堂、后室和天井构成,前堂之后是厕所和羊圈,在设计布局上已经开始注重对卫生条件的改善。
而最辉煌的居室要数“城堡式”――四周用高墙围绕,堡内有两栋房屋,屋内有侍卫、奴婢、工匠、歌舞乐俑等,有的端坐,有的跪拜,与真实生活场景几乎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