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北京路书院群将变平民博物馆

  • 听全文
  • 2009-05-2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古老书院林立的北京街。

  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来广州最大古书院群

  平民书院博物馆要与水怪博物馆看齐

  南汉御花园或变广州“上海新天地”

  喧嚣商业都市北京路的一墙之隔曾是全国最大一个书院群。5月26日,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获悉,北京街有意将辖内的庐江书院、药洲遗址、南方剧院等进行成片保护、开发、利用,计划参考上海新天地发展模式,将流水井庐江书院改造为类似尼斯湖“水怪”博物馆的平民书院博物馆。

  “龙藏流水井,马站清水桥”,老广州们还记得这副对联吗?对联很巧妙地镶嵌了西湖路的5条街名:龙藏街,流水井,大、小马站,清水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流连。流水井、小马站、大马站这3条小巷藏身喧嚣的北京路,曾经矗立着自清末以来广州最大的古书院群。

  据介绍,越秀古书院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一度云集了当时两省的总督部堂、抚院、府衙、布政司等政治中心,3个学宫,5所省级书院,1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大量的民间宗族书院,还有3条著名的书坊街。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其中,主要是官办书院与合族祠书院两类,又以合族祠书院居多。如庐江书院、考亭书院、冠英家塾等,是全市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古书院群。

  现存尚可看到的书院只有7间,包括流水井两侧3间(庐江书院、考亭书院、冠英家塾),小马站3间[曾家祠、周家祠(濂溪书院)、见大书院],起义路1间(青云书院)。

  5月26日,记者来到跟广百新翼近在咫尺的流水井庐江书院,书院正祠坐北朝南,为三进式。大门上有花岗岩石额,上刻“庐江书院”,中墙上端有“必得其寿”彩绘,绿琉璃瓦下有漆金木雕横披。

  北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我们将流水井庐江书院打造类似尼斯湖‘水怪’博物馆的平民书院博物馆。”难道流水井曾经也有“水怪”?北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并不是,平民书院博物馆是借用尼斯湖“水怪”博物馆手法。参观者一进水怪博物馆,首先举证其有水怪,继而又举证没有水怪。而庐江书院,将是引入考试,如问人生为什么要考试,继而为什么不要考试,再问下参观者人生考试得了多少分?

  南汉御花园药洲遗址与庐江书院只有一墙之隔,据介绍,药洲遗址南汉时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世俗称“九曜园”。明代“药洲春晓”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北京街负责人说,鉴于该区域集中了别具岭南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药洲遗址、书院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艺术),他们设想把流水井、药洲遗址、南方剧院等成片开发、“打造类似于上海新天地的项目”。

  现状:现实版“72家房客”

  书院群的保护开发计划难度并不少。北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庐江书院是公房,书院的两边房内都住满了人,总共住了71户人家,包括正祠的“管家”――北京街道办事处,庐江书院内成为现实版的“72家房客”。

  另外,庐江书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药洲遗址尽管只是一墙之隔,而药洲遗址又与南方剧院相连。可是,由于庐江书院、药洲遗址、南方剧院等都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分管。

  该负责人建议,通过区政府立项,争取市文化局、市规划局的支持与合作,推进此项工作。如果能够得到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整个项目工程预计2010年亚运会前可以完工。届时,北京路也不仅仅是一条商业名街,更是一条文化名街。

  目前,越秀区北京街已投入100多万元对庐江书院周边区域进行全面整饰,并着重在社区空间界面的营造上突出岭南文化、广府风情。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