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海珠区黄埔村里从一早开始就鼓乐喧天,舞龙、飘色、放爆竹,热闹的气氛不亚于过年。原来黄埔村里的玉虚宫从今年开始,恢复了在每年的“北帝诞”办庙会,演大戏的传统民俗。
位于黄埔村北凤浦公园里的玉虚宫,又称北帝庙,建于北宋年间,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庙里还保存了8块重修北帝庙的碑记,上面刻有1755年《重修北帝庙碑记》中“黄埔税口肆员”等重要文字资料。2006年开始,海珠区琶洲街开始对玉虚宫进行了重新修缮,并重新为其修建了广场,虽然经历了“大修”,但玉虚宫内部还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屋顶上的横梁等都还是宋朝时留下的。
据说,解放前每年“三月三”,村里都会举行大型的庙会,来自其他各乡各镇的舞龙、醒狮队也都会在这一天赶赴这里拜“北帝”,但后来庙会活动就慢慢衰落了。今年的“三月三”,村里不仅邀请了番禺潭山飘色组,还在村里筵开55席,请来村内600多名村民及邻村同乡好友齐享盛宴。重修后的玉虚宫将恢复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辰日,在庙内上演大戏,传承传统文化,增进村民间感情。
在“北帝诞”当天进行“上匾”仪式是黄埔村独特的风俗习惯。相传从乾隆时期开始,为了感谢北帝赐予多福多寿,村里凡在41岁以上,年龄尾数为1的,如51岁、61岁的男子,都会在农历三月三当天集体到北帝庙举行朝拜仪式。因为41岁以上的人每隔10年才有再上匾的机会,因此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非常郑重,尤其是有些高寿者,到了81岁或91岁时,全村都会去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