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五仙观拟扩容1万平方米

  • 听全文
  • 2007-11-23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总投资900多万元的五仙观二期工程于日前完工。

  在一幅竹叶画中,两株竹子叶片构成竹画,更让人称奇的是竹叶上还藏着字。近日,记者在五仙观参观时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将纸按在刻有竹叶画石碑上进行拓碑。据介绍,这就是传说中的关羽竹诗碑,相传关羽身居曹营心在汉,时刻不忘皇叔刘备。为表达志向,关羽提笔作画。画中竹子,临风摇曳,竹叶成诗,曰:“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见缝插针”摆放关帝竹叶诗

  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块石碑原本藏于三元宫附近清泉街的关帝庙。后来,为了配合城市改造,关帝庙被拆除。五仙观作为越秀区博物馆,这块关羽竹诗碑也被收藏进来了,“由于广州关帝庙很少,这块关羽竹诗碑更显珍贵,也是广州现存的唯一的竹叶藏诗。”

  据了解,五仙观作为越秀区博物馆功能,一批越秀区的文物也被收藏进来,如白云山脉的石虎、石人、石羊等守陵兽也被收入馆藏。由于受五仙观传统建筑的保护限制,馆内场地比较小,这些石虎、石人、石羊等只能“见缝插针”地摆放,收藏文物空间有限。

  欲待三期扩容后纳56先贤

  据了解,五仙观修复工程共分三期,历时数年。早在1999年,越秀区就在五仙观内设立越秀博物馆,并着手对五仙观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修缮和管理。从2000年开始,市、区决定对五仙观进行修建扩建,制定了五仙观总体规划(总面积约13690平方米),规划五仙观分为前广场、观内古建筑、观内园林绿化三大部分,力求恢复五仙观昔日风采。2003年初,总投资320万元的五仙观一期工程完工。2004年6月,总投资9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启动。

  记者在现场发现,二期工程包括园林绿化和景观两部分。据有关部门透露,原本南粤先贤馆第一批56名先贤准备入馆,但是有关部门考虑到,入选的孙中山、康有为、林则徐等56名先贤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原本设计馆只有397平方米,难与56名先贤的历史地位相匹配。为此,有关单位调整了56名南粤先贤布展入馆计划,等到五仙观三期工程扩容后,南粤先贤再入馆。

  具体扩建方案还没有敲定

  据有关部门透露,五仙观三期工程扩建办公室已于日前成立。据悉,广州市重新调整了计划,成立五仙观三期及南粤先贤馆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牵头,市、区各部门共同参与;拟将五仙观三期及南粤先贤馆工程纳入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和旧城改造项目,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

  目前,五仙观面积大约1万多平方米,而五仙观工程三期工程拟扩建,新征地块用地约1万平方米。不过,由于整个工程正处于研讨阶段,涉及面比较广,具体方案还没有最终敲定,还存在变数。

  专家建议打造中轴旅游线路

  据了解,如何发展五仙观,一直是专家、学者等关心问题。

  此前,在越秀区召开的五仙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等建议,建设“五羊博物馆”,充分展示“发源地”历史的渊源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蕴。也有专家建议,拥有道教建筑的五仙观完全可以与周边文化遗产联合起来,形成以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光孝寺或石室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旅游线路,或者是中轴旅游线路,以文化购物来吸引旅游者。

  11月22日,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获悉,重修后的五仙观已于日前重新开放,关羽竹诗碑、守陵兽等一批文物被收入馆藏。此外,成立五仙观三期工程扩建办公室、筹建广州历史文化大观园等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有关单位调整了56名南粤先贤入馆计划,拟待五仙观面积扩容1万平方米后再请先贤入馆。

五仙观源于五仙驾临羊城

  五仙观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福这里“永不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被称作“羊城”、“穗城”。为纪念五位仙人,人们在此建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

  现观内主要建筑为头门、后殿、东斋、西斋,建筑造型既保留了明代早期风格,又具有地方特色,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观内现保存有宋至清代的碑刻14块及石麒麟一对。

  另外,五仙观岭南第一楼上还悬挂有一口大钟,是现存最完整的古铜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