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日珠村热闹非凡。
端午广府民俗节庆系列活动
4日14:30-16:00,越秀图书馆举行“赛龙舟夺锦话端午”活动。
5日9:30-11:00,越秀区博物馆(五仙观)举行古观飘香粽意浓包粽子比赛。
6日10:00-11:30,越秀区忠佑广场举行节庆主会场活动。
6日14:30-15:30,万木草堂举行端午“午时茶”传承人讲座。
(具体以现场活动为准)
越秀
端午到城隍庙扮屈原,还可现场报名,6月2日,广州市越秀区向媒体公布了“粽”情端午广府民俗节庆系列活动,从明日起至11日,越秀将在城隍庙忠佑广场、越秀区博物馆、区图书馆、万木草堂等地举办民俗文艺演出、趣味民俗竞赛、广府端午民俗文化展等三大主题活动。
“五仙”派发“幸福粽”
“群众可现场报名扮屈原”,越秀区文化局负责人说,6日,端午节上午10时,主会场活动在城隍庙前的忠佑广场举行。据介绍,主会场的民俗文艺表演将突显民俗味,包括新创编的情景剧《离骚》、快板《说端午》以及《龙舟舞》等,整场演出将以“屈原”、“龙舟”、“粽子”三大元素为主线,从音乐、服装、道具等细节上都体现出广府地区的端午节庆特色。
此外,节目现场还将有广府文化传说中的“五仙”向群众代表派发“幸福粽”等。
趣味“屈原模仿秀”
越秀区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说,主会场除了有应节的文艺表演,还设计了一些趣味性游戏环节——“屈原模仿秀”、“包粽子比赛”和“旱地龙舟赛”,让前来观看的市民可以亲身参与。
而在越秀区图书馆,该馆将举办“赛龙舟夺锦话端午”活动,邀请少年儿童参与,以快板、说书、讲故事等比赛形式,带出端午文化知识,使小朋友在参与互动中加深对端午文化的认识。
市民比拼包粽子
6月5日,越秀区博物馆(五仙观)举办的“古观飘香粽意浓”端午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市民参加包粽子比赛,共同分享古观端午粽意浓的气氛,向街道居民代表派发端午幸福礼包。礼包包括有价值120元至380元不等的礼品盒,里边包括了粽子、大米等。
天河
珠村招景:少放鞭炮吸引后生哥
又是龙舟招景时!6月2日上午,天河区珠村在深涌举行龙舟招景活动,来自珠三角二十余村的大约六十多艘龙舟前来应景。由于各村龙船从珠江上赶来珠村应景,途中经过莲溪村、宦溪村、珠村最后到达黄村,形成当天“一涌四景”,比过年还热闹。
看点1:吸引90后扒龙舟只放“礼仪”鞭炮
早上深涌内的龙船越来越多,龙舟手的号子声、锣鼓声,声声入耳,但是仍然明显感觉鞭炮比往年少了,尤其是“招景”的珠村都只是在友好村的龙舟进来时放一个小鞭炮;即使是前来“应景”的友好村主动发起鞭炮“挑衅”也不“还击”。
珠村龙舟招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村民潘剑明介绍,村内的80后、90后后生哥都不喜欢放鞭炮,认为不环保,“而且鞭炮燃烧产生的废气、废尘让年轻人难以接受”。为了吸引年轻人回归传统龙舟活动中,所以今年村里暂停了投标龙船面,只放“礼仪”性鞭炮,也就是友好村龙舟进村及回去时燃放一两个小鞭炮意思一下,其他的鞭炮就一律不放了。
对于这一改变,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带幼儿看龙舟的年轻父母们叫好,认为大规模燃放鞭炮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严重,“传统习俗也要向健康文明低头”,但也有一些民俗爱好者认为这样气氛不浓。
看点2:多个村社龙舟手服装都是广告衫
今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商业渗入传统的龙舟招景活动。举行招景活动的深涌周边现场横幅、彩旗上,都打着某本地商业银行的广告;而前来应景的多个村社龙舟手的T恤服装后背都印上了广告,而且广告跨度非常大:有支装纯净水、房地产、本地米酒、汽车销售甚至保险公司等等。民俗专家潘剑明认为,这说明了龙舟活动越来越有群众基础,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受到广告商的关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更多的广告进去,也会加重龙舟文化的商业味,而削弱了其传统以及民间的味道。
白云
知螂叫荔枝红 阿妈带我睇龙船
“知螂叫,荔枝红。阿妈带我睇龙船。睇龙船,执船头。返来做龙船饭,食了龙船饭,快长又快大。”这是流传在广州白云区的一首龙船歌谣,道出了小孩子看龙船的喜悦心情。6月2日的流溪河百船竞渡,两岸人声鼎沸。人和镇龙舟自由竞渡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村民观赛。记者一大早来到蚌湖村,全程见证采青、扒龙舟、跳龙船头、吃龙舟饭等活动。
“白云人和是岭南地区目前传统龙舟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地方之一。”今年81岁的白云区民间文化研究专家戴桂波告诉记者说,人和地区流传着一首赛龙舟顺口溜:“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忌,初三初四扒崩髀。”即五月初一是龙舟会景开始的日子,初三初四是高峰期,一直延续到初七。按照历史惯例,初二是龙舟的忌日,这一天要偃旗息鼓,停止活动一天,家家户户还要为龙舟竞渡活动掏腰包赞助。
荔湾
阔别18年13条龙船再聚荔枝湾涌赛龙夺锦
记者6月2日获悉,今年端午节期间,荔湾区将在荔枝湾举办“五月五,龙船鼓”龙舟文化节,在6月6日文化节开幕当天,来自泮塘、芳村、南海等地的13条龙舟,在荔枝湾由涌变路,再由路变涌的18年后,再次相聚于荔枝湾涌,进行赛龙夺锦。
除了看龙舟竞逐,本次文化节上还有一系列经典的民俗文化活动,人们可以看到最地道的民间传统的端午手信,可以听到将近失传的龙舟说唱等。
到荔枝湾找到最传统端午手信
此次文化节上将进行一次最全面的端午手信展示,其中包粽、龙须糖、鸡公榄、泮塘五秀等岭南端午美食现场制作展示,市民同时还可买到具有特别意义的地道民俗手信,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黄酒、香囊等的节庆用品。
此外,在荔枝湾畔,还有古代街景人物巡游、粤式婚礼仪式、岭南杂耍武功汇演等一系列古代民间活动互动体验展示,让大众置身于古代场景之中。人们还可以欣赏到龙舟说唱、粤曲小调这些传统的曲目。
“广州100双手”入选者打造迷你龙舟
在文化节上,还有展览区展示各式荔枝湾龙船模型、配件、历史介绍及互动体验,其中展品中的仁威龙船模型是由曾入选“广州100双手”的泮塘70岁老伯暨志雄历时一年打造的。
这艘机械电动龙舟,只要一接上电源,龙舟上的28名龙舟手就会划动起来,十分动感,暨伯说:“真正的泮塘龙舟是要70人来扒的,由于长度问题,我缩短到由28人来扒,但整艘船都是仿照泮塘的老龙舟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