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砖雕、飘色、鳌鱼舞,广彩、醒狮、姜埋奶……”近日,番禺区政府公布了该区首批1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涉及民间文学、手工技艺、饮食习俗、民间音乐等众多民俗领域。此外,包括广绣、潘高寿中药文化等在内的一些项目,因此前已获得由广州市予以更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没有列入番禺区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工厂消失 也要保护香云纱
在已经公布的18项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最令文化馆调查人员觉得遗憾的是,乃是他们在该区榄核镇一度发现的香云纱制作工艺。
据番禺区文化馆综艺开发部主任谭若锋介绍,今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下乡公干过程中,在榄核镇马路边的一块地方,发现很多工人正在晾晒香云纱,于是拍下了很多照片。因为当时时间比较紧,就没来得及进一步细问这些香云纱的制作师傅关于他们工厂的情况。但今年10月,当他们再次前往发现香云纱晾晒地点的时候,发现原先的工厂已经不见了,地点也拆迁做了它用。当地人也不太清楚那些制作香云纱的厂子又去了哪里。
谭若锋说,香云纱是番禺顺德一带历史上有名的传统染织技艺,用香云纱织成的布匹在省港澳乃至出口市场都享有盛誉。在历史上,番禺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香云纱的作坊,其中仅市桥一地,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有四五十家这样的作坊。但随着机器化织布的推广,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香云纱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需要列入濒危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虽然当初在榄核发现的工厂不见了,但他们还是决定把香云纱制作工艺列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保护的不是某家香云纱工厂,而是整个香云纱制作的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