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仙观8月下旬重新开放,谢绝市民烧香。7月21日,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获悉,五仙观二期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南粤先贤馆第一批56名入馆先贤已确定,有关单位正紧锣密鼓地设计布展方案。8月下旬,闭馆多时的五仙观将正式重新向群众开放。越秀区负责人透露,越秀区准备启动五仙观三期工程,进一步扩大五仙观的占地范围,使其成为广州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
先贤塑像文字说明正公示
据了解,越秀区于1999年在五仙观内设立越秀博物馆,着手对五仙观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修缮和管理。从2000年开始,市、区决定对五仙观进行修建扩建,定了五仙观总体规划(总面积约13690平方米),规划五仙观分为前广场、观内古建筑、观内园林绿化三大部分,力求恢复五仙观昔日风采。2003年初,总投资320万元的五仙观一期工程完工。
“8月下旬,五仙观正式重新向群众开放”,五仙观负责人透露,2004年6月,总投资9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并与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南粤先贤馆的建设合二为一。工程包括园林绿化和景观两部分。其中,园林绿化已于2006年7月基本完工。而景观部分,目前,基建部分已基本完成,南粤先贤馆第一批56名入馆先贤已确定,先贤塑像文字说明正在向社会公示,有关单位正紧锣密鼓地设计布展方案。
第三期大观园工程将启动
五仙观负责人透露,8月下旬,五仙观将部分开放,景点包括“仙人拇迹”、岭南第一楼等,而南粤先贤馆由于要塑像,将与百工坊等景点稍后开放。“我们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谢绝群众烧香等行为。”该负责人还透露,结合市的“中调”战略,越秀区提出了启动五仙观三期工程的设想,提出进一步扩大五仙观的占地范围,使五仙观、南粤先贤馆和区博物馆融为一体,从而把五仙观民俗文化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广州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目前,市、区文化、规划等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前期工作,力争实现设想。
专家为五仙观把脉献策
五仙观知名度远不如三元宫、黄大仙祠,日前,广州市越秀区盛邀60多名来自省市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聚集一堂,为有“广州祖庙”之称的五仙观把脉献策,希望深化五仙观建设内涵,推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专家建议,在白云山顶上建五羊仙像作广州市标志建筑。
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黄淼章认为,在广州众多景观中,与广州美名“羊城”、“穗城”、“仙城”相关的只有“五仙观”,该古观是集历史、民俗、旅游、文化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品牌。然而,自清末至今一百多年来,古观一直沉睡在闹市之中。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文君指出,拥有道教建筑的五仙观完全可以与周边文化遗产联合起来,形成以“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光孝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旅游线路,以文化购物来吸引旅游者。
五仙骑五羊赠谷穗
五仙观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赠给广州人,祝福这里“永不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故广州又被称作“羊城”、“穗城”。为纪念五位仙人,人们在此建了五仙观,塑五仙骑羊像,奉祀观内。
现观内主要建筑为头门、后殿、东斋、西斋,建筑造型既保留了明代早期风格,又具有地方特色,是广州市保存较好的明代木构架建筑。观内现保存有宋至清代的碑刻14块及石麒麟1对,后殿东侧的原生红砂岩石上,有一脚印状凹穴,旁有“仙人拇迹”石匾。这是远古时代珠江洪水期的流水冲蚀痕迹。晋代这里有“坡山古渡”之称,明清两代曾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