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纪念馆建筑设计风格以灰色、黑色为主调。
7月5日上午,省政协视察组在省政协副主席王兆林的带领下,前往广州市黄埔区的长洲岛视察,了解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了解到,辛亥革命纪念馆已经初步选址在黄埔区的长洲岛,占地8.2万平方米,预算总投资1亿元,力争今年年底动工,2008年建成开放。
长洲岛具明显的建馆优势
据有关方面介绍,按照省委办公厅[2001]2号会议纪要的精神,辛亥革命纪念馆的选址尽可能位于辛亥革命遗址或孙中山革命遗址附近,也要与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根据上级的要求,2001年以来,广州市各相关部门会同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论证,认为黄埔区的长洲岛是最佳的选址区域。
长洲岛的地块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其西侧有近7万平方米的中山公园,东侧有一座小山林,整体环境非常协调,有利于实施整体规划布局,具有明显的建馆优势条件。长洲岛除了有著名的黄埔军校本部旧址外,周边还有众多旅游景点,如东征军烈士墓、长洲炮台、金花古庙等26处中国近代革命遗址,可以形成一条景点丰富的旅游路线,促使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今年6月1日,省领导在听取了广州市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筹备情况的汇报后,赞成辛亥革命纪念馆建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要建成全国顶级博物馆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广州市已经开始准备纪念馆展品等相关资料,广泛征集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文物资料,并通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征集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物。目前,共征集珍贵历史照片4000多张,文物68件。目前,广州市已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专门建立了辛亥革命资料库,将该馆馆藏的文物、照片及所收集的资料汇总编录成电子文档。目前已经录入照片5000张,文字资料1000多份。
另外,为把辛亥革命纪念馆主体陈列《辛亥革命史迹集》做成精品展览,工作人员力求在陈列思路上创新,现初拟定《辛亥革命前的广州社会》、《孙中山与同盟会》、《孙中山与欧美》等系列配套展览主题。同时抓紧征集文物,要把辛亥革命纪念馆建成全国顶级、内容最丰富的博物馆。
拆迁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
今年5月,广州市委已向省委呈报《关于选建辛亥革命纪念馆的选址和建设规模的请示》,筹建工作处于立项的前期阶段。
据介绍,黄埔区委、区政府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做好拟选地块征地拆迁的前期工作。现已经取得该地块使用者――长洲社区和长辉印染厂业主对建馆项目的支持配合,完成了对地块范围内地上附着物的登记工作,并就征地迁拆补偿问题进行了初步洽谈。据悉,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动工,预计2008年可以竣工。
据了解,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广州市将加快编制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尽早报省政府批准立项,并就纪念馆的建筑设计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将继续做好文物征集和馆内陈列提纲的编制工作。
建筑设计风格
类似中山纪念堂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并参照国内类似的大型专题纪念性博物馆以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决定将辛亥革命纪念馆定位为具有全国性、内容丰富、感召力强的大型历史专题纪念博物馆。经调研论证,初步规划纪念馆建筑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配套用房面积4600平方米,文物库房400平方米。
总体布局分三大部分
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已经设定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规划设计方案。在方案中,提出馆址及周边地块的总体布局呈东西向展开,分成三大部分:第一,纪念馆拟征地8.2万平方米,建筑用地1.8万平方米;第二,西侧是中山公园,面积66953万平方米,与馆址周边环境统一规划设计;第三,东部是山体绿地,面积43477万平方米,保持原生态环境。建筑群由北至南,沿主轴线分布有入口牌坊、烈士浮雕墙、纪念雕像、前景观广场、后景观广场,形成随地势起伏的景观线。
建筑风格庄严神圣
拟定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与中山陵、中山纪念堂大体一致,成为孙中山纪念建筑的系列之一。7月5日记者随同采访时,从有关方面提供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建筑设计初步构想图”上看到,辛亥革命纪念馆整体建筑风格以灰色、黑色为主要色调,显得庄严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