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盘古王诞广州灰塑申报国家级“非遗”

  • 听全文
  • 2007-04-04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近日,花都区聘请了8名普查工作顾问,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普查将持续到明年6月结束。据悉,狮岭镇的“盘古王诞”和传统工艺灰塑已率先被“挖掘”了出来,这两项极具民间特色的习俗和技艺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古王诞”今年将更加热闹

  据花都民俗专家陈棣生老先生介绍,“盘古王诞”是广州市花都区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花都区狮岭镇盘古王山、花山、梯面一带曾是瑶族的居住地。瑶族认为盘古是他们的始祖,他们在梯面盘古峒修建盘古庙,定农历十月十六为盘古诞辰,并于盘古庙内庆祝。后来,人们又把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人们在庙前跳长鼓舞、唱盘王歌、放花炮、耍花棍、舞狮舞龙以祭祀盘古,以祈求风调雨顺。

  “盘古王诞”1986年于民间自发恢复,庆祝活动人数多达7万,此后每年的参加人数都有2万人以上。今年的盘古王诞将首次由政府牵头,所以他估计今年的状况将更加热闹。另外,有关部门还到各处有盘古王崇拜的地区取经,比如广东连南和湖南岳阳等瑶族地区,把盘王歌和长鼓舞带回盘古王诞,希望恢复所有盘古王诞的传统元素,重现昔日的盛况。
  
  “广州灰塑”濒临失传

  另一个申报项目广州灰塑也是一项颇有特色的民间工艺艺术,从砖雕技艺派生出来,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广州灰塑可追溯至南宋元年,明清两代最盛,尤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尤以花都工匠技艺臻至出神入化。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与广州传统的岭南建筑相辅相成;陈家祠、余荫山房、南海神庙等一大批古迹都可见灰塑的身影。

  广州灰塑的技艺一般为家庭传承或师徒传承,由于收入低,拜师学艺的人日渐稀少,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