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番禺沙路炮台将建主题公园

  • 听全文
  • 2007-05-2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记者日前从番禺区获悉,在番禺区化龙镇北端沙亭村濒临珠江的2座小山冈上,密集分布着一片沙路古炮台遗迹。它们是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最早在中法战争中修建的,与临近的长洲炮台、黄埔鱼珠炮台鼎足而立,共同构成了当年广州海防的最后一道防线。民国时期,它们还一度成为黄埔军校的校舍和兵营。目前,番禺区有关方面正准备着手对沙路炮台进行大规模修缮,建成专门的古炮台主题公园。

  5炮台构成广州最后海防线

  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是珠江岸边的一条小村庄,在该村一座名叫马腰岗的小山包上,茂盛的草木掩映着5个大大小小的古炮台。炮台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呈圆柱形,直径约在4~6米之间,面向江面的炮台墙体混凝土厚度都超过1米。

  由于年代久远,炮台里的铁跑均已不见踪迹,高大的混凝土墙壁除少部分坍塌外,多数依然保存完好,炮台墙体下方用来储藏炮弹的凹槽依然清晰可见。而在马腰岗前面不远处,还有一座同样不是很高的小山包,当地人称之为兵岗,山冈上也有2个同样的水泥炮台。

  化龙镇文化站站长屈寅初告诉记者,这些炮台统称为沙路炮台,是清朝光绪10年(1884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修建的。当时正值中法战争,为了巩固海防,防止法国侵略军偷袭广州,张之洞在扼守狮子洋进入省河要冲的长洲岛及其珠江两岸一带,大力构筑炮台群落,修建了长洲、沙路、鱼珠、牛山和屏冈东山等5所炮台,统一隶属长洲要塞管理。5座炮台,尤其是沙路炮台和鱼珠炮台及长洲炮台隔江鼎足相望,形成了“五虎擒羊”的态势,共同构成了广州海防的最后一道防线。

  曾做过黄埔军校学员兵营

  屈寅初告诉记者,沙路炮台靠近珠江最近的一个炮位就在长洲岛对面,与黄埔军校直线距离不过几公里。在马腰岗与兵岗之间,虽然目前是一片白色塑料大棚遮盖着的蔬菜生产基地,但最初却是一片兵营。据文献记载,这片兵营在上世纪20年代,还一度做过黄埔军校的学员宿舍和军营。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广州沦陷于日寇之手,沙路炮台也被日军占领,炮台上的大炮也被日本人用炸药炸毁,炮台彻底毁弃。

  屈寅初介绍说,沙路炮台与临近的长洲炮台、鱼珠炮台、黄埔牛山炮台等构成了当年广州海防的最后一道天险。而自从南沙从番禺划分出去之后,它还成为该区唯一的一处古炮台遗迹。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向有关方面申请,对该炮台做进一步的修缮,建设古炮台主题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