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明清古城墙越秀山东段复原效果图。
广州明清古城墙越秀山西段复原效果图。
一段东西贯穿广州越秀山的明清古城墙即将在故地重现风采!经过近一年设计修改论证,广州明清古城墙越秀山段保护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近日基本完成。
古城墙全长1179米
6月28日,本报记者先睹为快看到经过多次修改的修复方案的效果图。纳入本次修缮保护的东西跨越的明清古城墙越秀山段,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620多年),西起越秀山大北门,中间经镇海楼、仲元楼,东至越秀山小北门,全长1179米。整个工程预计需要资金1600多万元(不含拆迁费用)。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提出,要在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将最具代表广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明清古城墙修缮好。
“如果时间太紧,建议施工过程按轻重缓急修缮,现可将镇海楼和仲元楼之间这段城墙等影响面大的工程修复,再逐一修复西段和东段的其他部分。”本项目主持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郑力鹏教授对修复时间提出具体建议。
目前在越秀山镇海楼东西段,部分古城墙墙体上砖块较新,墙垛完整;部分城体已经破损但大致轮廓完整。
主持本项工作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郑力鹏教授,6月28日向记者介绍了本次古城墙修缮措施。在墙体修缮上,对保存完好的墙体,只做必要的清理;对局部损坏的墙体,采取局部修补修复措施;墙体大部分损坏部分,则进行加固、重砌;墙体大部分或者完全被拆除的,原则上不再修复,并视具体情况采取有利于展示的办法;对墙上攀附的植物、杂草、灌木和小树,采取清除办法。保护方案还特别对沿城墙周边树木做了限制,根据规定,在沿城墙南北侧3米内,今后不再增植榕树,对靠近城墙新植的榕树迁移,改植灌木。
修墙需28万块青砖
根据方案估算,包括南北侧墙体、城道铺砖和新修墙体,整个古城墙修复共需青砖28万块。原则上采取“尽量找回旧砖,不够部分再重新烧制”的办法。整个修复遵循“慎重恢复原状,新旧区分,先易后难”等原则,对完全不存在的城墙不进行复原;对新增加部分与原有的明确区分,不以假乱真。
当年拆城筑路是城建需要
“‘拆城筑路’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历史上广州拆墙开路并没有错,因为广州没有地方可退,城北有越秀山、白云山,南临珠江,西接南海,东靠黄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使得‘拆城筑路’成为必然。”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6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麦英豪说:“越秀山上的明清古城墙,由西向东一条线贯连镇海楼、仲元楼等建筑,这段古城墙上从明代、清代直到民国的砖,浓缩了一段广州城墙的历史。”麦英豪说,现在镇海楼以西的城墙所以和西段城墙断开,是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回内地的香港工人和广州工人一起开了“镇海路”,才将这段古城墙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