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百工坊”年内将在五仙观落成

  • 听全文
  • 2009-06-16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岭南传统民间技艺将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所”,广州首个“百工坊”将于今年年底在五仙观落成。记者从越秀区获悉,该区计划今年年底前在“广州祖庙”五仙观内,增设126平方米的“百工坊”,届时“箫笛制作”、“醒狮制作”、“广州戏服”等传统民间工艺将在此展示、交流和销售。

  传统民间工艺面临失传

  近年来,许多传统民间工艺行业逐渐萎缩,随着不少工艺设计和制作大师年事已高而又后继乏人,民间文化面临失传危机;同时,由于宣传上的缺乏,也使很多年轻人及外地人都不了解广州当地特色民间工艺。

  以广州文化名片中的广绣为例,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广绣企业都逐渐转为个体户甚至关闭,一些工艺大师也逐步沉寂民间。而工艺人的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可,很大程度上也促使青年一代不愿意学习工艺美术技艺。

  再如广彩,从艺60多年的广彩大师余培锡就见证了广彩的由盛而衰。两年前的“广州地区三雕一彩一绣精品展”上,大师曾不无担忧地发出感慨:“这些独特技艺却鲜有传承人,连协会内最年轻的一位37岁学徒,现在都已经离开了!”

  而承载着厚重岭南历史文化信息、集粤方言语言艺术大成者的粤语讲古,“这20年来,‘讲古’艺人也越来越少,新人一个也没有”,这让“讲古”人颜志图很是伤感。

  兴建“百工坊”挽救民间工艺

  对传统民间工艺的抢救迫在眉睫。“越秀区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设立百平方米的‘百工坊’就是为了让这些技艺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越秀区方面表示,该区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在五仙观的西南侧建成一座占地126平方米的“百工坊”,给艺人们搭建一个集聚展示的平台。届时,各位民间艺人将进行艺术品的现场制作和讲解,市民可与艺人们现场互动、交流,并可根据需要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据悉,百工坊的设计规划等正在讨论之中,目前已联系好相关艺人就建设百工坊进行专题讨论。此外,为了弘扬广州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洪桥街客家山歌,也将在今年启动广州或珠三角范围内的大型“山歌邀请赛”,通过这种文娱竞技的途径,让客家山歌在老、中、青三代中传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