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仙女们”在七夕典礼仪式上翩翩起舞。
②参加乞巧女儿大赛的美女。
③市民参观乞巧艺术精品展览。
8月26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岭南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的正日。作为“中国乞巧第一村”的天河珠村正在举行的乞巧节更是迎来高潮,村内最大的潘氏宗祠明德堂开放至晚上10时。据统计,自七月初四(即公历8月23日)乞巧节开幕以来,已有近20万游客涌入赶“乞巧节”,而且近半游客还是新客家。
8月26日上午,还有一批特殊客人组团参观乞巧节,他们是来自法国、比利时、墨西哥、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驻穗领事馆官员。他们一行二十余人在七夕广场观看了规模宏大的七夕盛典表演,随后到珠村小学参观了设在那里的乞巧作品展览、民俗风情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和珠村广绣刺绣精品展览。
据了解,其实七夕对各国领事馆官员们而言并不陌生,许多官员都能对七夕的来历讲上一通。法国驻穗领事馆总领事章泰年(汉名)介绍说:“法国的华人也有庆祝七夕的习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丰富,是国家的珍宝,应当好好保护”。珠村村委会书记潘伟坤表示,“这几年村民做的手工艺品越来越精致,品牌打响,价格也慢慢在提升,部分村民确实因为乞巧节得到实惠”。
又讯 夜驾鹊桥,织女喜逢河上客;秋游蟾窟,仙郎欣对月中人。凌边村贴对联,演大戏,不少红男绿女翩然聚会,赶来观赏一年一度的凌边乞巧节。在番禺石基镇凌边村祠堂,数百个人物不同、造型各异的古装公仔分门别类地按照《六国大封相》、《刘备过江招亲》、《杨门女将》等戏里的场面一字排开,场面甚是壮观。
消费:商家欲造节 市民不买账
8月26日是七夕,对于“本土情人节”,今年不少商家开始打起节日牌,对商家的促销,市民反应冷淡,8月26日商场的客流如常,不见2月14日情人节的热闹。
有业内人士认为,七夕与情人节相比,黯然失色的原因在于,西方情人节与春节、元宵节相连,节日气氛浓厚,消费力强。
七夕位于淡季末期,与中秋遥遥相望,也与端午节相距甚远,加上七夕属于农历节令,每年日期不同,市民不易记起,且各地习俗不一,难以引起年轻一代的重视。
民俗:七夕与情侣扯不上关系
尽管七夕给不少情侣带来了欢乐,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协会副会长叶春生则表示,对这种将传统七夕与情人节混同的现象感到非常担忧。“七夕与情侣扯不上什么关系。”叶春生说,实际上,七夕风俗应为“乞巧”,即人们乞求天地人能够心灵手巧。广东人自古非常重视七夕,南宋时就有诗人写过“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的诗句。现在,七夕风俗保存得最好的有广州珠村、东莞的望牛墩等地。“中国传统节日要保留其原意,如果都跟西方的节日混在一起,叫什么中国的情人节,那我们的传统节日就失去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