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清明前夕有个寒食节

  • 听全文
  • 2007-04-05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今日是清明节。在广州部分家庭中,仍保留了在清明节前一天只吃冷食的传统习俗,他们过的是“寒食节”。寒食,顾名思义,就是要禁止生火,厨房不开灶,只能吃冷食或备好的熟食。它是为纪念先人,因为烟火是污染物,会破坏清静的气氛,于是就禁止生火。

  老西关过寒食节

  厨房不开火门前插柳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八十高龄的西关老人邓圻同吟诵着唐代韩有的诗句。诗中的“寒食”指的就是寒食节。每逢清明节到来之际,邓老的子孙们都会从外地赶回来,一起吃薄撑、粥、伦教糕等,热闹非凡。

  邓圻同1926年出生于西关的名门望族,其祖父在清代曾历任安徽、山西、贵州巡抚。邓老一家保留了古老的传统习俗,子孙代代相传。邓老说,他家中有一只从祖父时代便保存下来的陶瓷“暖碟”,可往碟子里灌满热水,饭菜可20分钟保持在70℃左右,“可每到寒食节,都不会用这个碟子。”

  据邓老介绍,每年缅怀先人主要有两个时候,一个是清明节,另一个是重阳节,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插根杨柳枝,而重阳节就插茱萸。旧时寒食节主要吃凉粉、薄撑、糕点之类的食品。

  寒食节传统食品

  粥面饼等大多已失传

  古书上,关于寒食节传统食品的记载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如今有关寒食节的食品大多已失传。现在很多市民只知清明不知寒食,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了,也是因为后人简化了习俗。

  调查

  广州人对寒食节知之甚少

  据记者调查,30岁以下的市民对寒食节知之甚少。4月4日广州各大酒家,包括陶陶居、莲香楼等,也并未推出相关应节食品或餐宴。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叶春生介绍,寒食节主要盛行于中原的山西、河南等地区,并非岭南地区的传统节日,但家家户户去拜祭祖先的民俗传统不曾改变。叶春生教授认为,虽然寒食节并非广州本土的节日,但是广州有家庭对传统民俗文化完整保留,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