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百年来,每年“波罗诞”期间到南海神庙祈福、还愿的群众络绎不绝,同时,也衍生了波罗鸡、舞狮子、演大戏、烧花炮、杂耍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今日的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正是历史的延续。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昔日的祭海仪式、五子朝王仪式、花朝节等传统民俗活动都被一一恢复,游客数量也是每年递增,从2005年的30万人次增加到今年的67万人次。这一民俗节日在充分展示岭南传统特色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祭海
典故: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海神祈求平安的场所,隋文帝在南海神庙开创了皇帝在海边祭祀海神的先河,该风俗一直沿袭至清末。因南海神庙地处珠江出海口,庙前波涛浩淼,古时中外船舶出入广州,按例都到庙中拜祭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南海神庙也是民间拜祭南海神祈福求安之所,在每年一度的“波罗诞”正诞之日,南海神庙周边地区乡民延续着古老的拜祭南海神的民间传统和习俗,祈求国泰民安,海不扬波。
盛况:在千年庙会开幕式上,祭海阵容由400人组成,其中,莲花方阵代表着光明和伟大;波罗鸡方阵代表着吉祥如意;标旗代表着热烈祥和;香蕉、甘蔗等五种祭品代表五谷丰登;人龙参拜象征着人龙合一、天地谐和。祭海音乐是融合广东音乐吹打乐的精华与唱颂交替,喜庆祥和、极富广东特色。现在,基本每个周末的上午,南海神庙会都会举行小型的祭海仪式及其他民俗表演。
五子朝王
典故:传说南海神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大案”,二儿子“源案”,三儿子“始案”,四儿子“长案”,五儿子“祖案”。五子神像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的乡民在村中供奉,供奉的乡村号称波罗庙十五乡。从明代开始,“五案”在“波罗诞”正诞之日,都由十五乡乡民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五子朝王”时,各案由乡民抬起巡游,标旗引路,罗伞盖顶,十八般武器护卫,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各乡会集南海神庙进行祭祀活动。祭祀完毕,各案由各乡抬回。
盛况:如今的“五子朝王”是根据黄埔十五乡中参加过该仪式的老人回忆以及史书记载还原的,各个仪式均与史书记载保持一致。时至今日,该活动已经没有往日祭祀的意义,却对民俗进行了最好的传承,为民俗文化节增添热闹气氛。“五子朝王”时,夏园、南湾、沙涌、大小塘头和双岗的乡民们早早出发,抬着大案、元案、始案等五尊神像来到南海神庙,为南海神“祝寿”。
花朝节
典故:花朝节一直是南海神庙“波罗诞”庙会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正诞”后举行,包括拜花祈福、赏花咏春、百花争艳等内容。传说,“花朝节”在古代也是爱情的节日。
盛况:中断百年的花朝节在今年千年庙会期间重现,主办方举行了集体婚礼和黄埔乡民庆祝“花神诞”的拜花仪式;“花朝之梦”花仙子彩绘节目和东方神韵古代女仕创意化妆秀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