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天河,美丽传说。昨晚,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式暨乞巧女儿形象大赛决赛晚会在天河区文化馆举行,至此,为期六天的第八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
参观者从5万到50万
时间回溯到2005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七,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区珠村举行,吸引了5万多民众参观。当天珠村潘氏祠堂内举行了传统的“拜七娘”仪式,8名“巧女”、8名“玉女”穿着古装旗袍在广东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起舞,“玉女”斟酒,“巧女”穿针引线,共同祭拜,向“七娘”祈求幸福美满。这是该仪式消失半个多世纪后首次完整恢复,轰动一时。
2005年首届乞巧文化节成功举办后,乞巧文化活动被纳入天河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次年6月,七夕乞巧文化协会在珠村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乞巧文化专业组织。该协会不仅将省市区街文化部门主管、高等院校著名民俗专家列为会员,同时也集纳了一批民间艺人和资深巧姐,这为乞巧文化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民间基础。2010年6月,以珠村为单位申报的“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12年,参与广州乞巧文化节的游客达到50万人次。天河珠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乞巧第一村”。
时至今日,广州乞巧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其间不断有新颖的元素被发掘,譬如“七夕大巡游”、“乞巧女儿形象大赛”、“乞巧文化高峰论坛”等等。尤其是今年,该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响应,新加坡、文莱等地纷纷派出队伍参加活动。
文莱华人建产业基地
据了解,近一两年来天河区大力推动乞巧文化产业化,取得不斐的成绩。今年乞巧节,一位文莱籍华人与珠村结缘,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里兴建了乞巧工艺创意产业基地。
不仅如此,天河区还在文化惠民方面加大筹码。今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12338”的决策部署,天河区全力推进“文化引领”工程,投入近3000万元全新打造融七夕文化广场、乞巧主题公园为一体的乞巧文化核心区,赢得了村民和游客的一致叫好、高度赞扬。
天河区委书记石奇珠表示,历史的乞巧必将着上时代的新装,天河通过举办乞巧文化节,大力引进国内外乞巧工艺落户珠村,提升珠村乞巧整体水平,推动地区乞巧产业上新台阶,促进文化与产业共赢发展,使传统乞巧随着时代的巨浪不断前进。
(编辑:党小丽;审发:党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