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海波在舞台上。
海波的房间里贴满了自己的剧照。
“在广州,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京剧着迷和投入的,我们的行头都没有海波多。”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尤海波。从天津专门订制的凤冠,从北京专门订制的蟒袍,“所有的行头都是手绣、私房订制,我对这些要求特别高,绝对不是官中货(普通的物品)”尤海波说。
近日,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正当人们怀疑连讲普通话都费劲的广东娃,能否字正腔圆地唱好京剧时,广州天河的一些中小学校,却早已在一位地道的广州后生仔的带领下,刮起了一股京剧热潮。天河47中已经组织起一个有40多人的戏剧社,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戏剧社。华师附中,也酝酿成立戏剧社。
“京剧进校园”广州早已开始
在舞台上,华丽的行头,款款的水袖,优美的台步……《贵妃醉酒》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是一个功力不凡的“旦角”;在生活中,T-shirt、窄脚牛仔裤、时髦的发型,1.70米的尤海波是个阳光大男孩。他的MP3里面全部是梅兰芳先生的曲子,光从他的外表,实在让人无法想像――这个在广州土生土长的80后21岁大学生,早已在天河一些中学致力于京剧推广工作。
广州仔讲一口纯正京腔
尤海波是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男孩,记者却发现他操一口纯正的京腔。海波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都是因为唱京剧唱的,京剧表演里有京白。“小时候只要老爷子一看戏,我在一边就会拿着丝巾,学着电视上的动作一阵乱舞,而且像模像样的。”
尤海波说第一次上台表演京剧是迫不得已。初中时,在学校的一次文艺表演中他发现说相声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海波当时急中生智,就把一个相声段子里的京剧《沙家浜》的表演选段《智斗》拎了出来,当成京剧来演了。海波一个人演三个角色,胡传魁、刁德一、阿庆嫂,男的女的,好的坏的,一个人全包了,结果一演完,全场就“炸”了,全都是叫好声。那年他15岁。
记者采访时发现他家客厅空荡荡的,海波解释说,其实这是他平时练功的地方。“练功一般是在夜深人静时,练圆场(京剧的一种步法),踮着脚尖与脚后跟,左边十圈,右边十圈。刚开始时,走了两三圈,小腿肚子就特别酸痛。”为了练好《霸王别姬》里的“剑套子”(指剑舞),他把剑柄都捂黑了。
让京剧进校园是我的责任
尤海波在广州的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很多学生都知道“波波”的大名。在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老师们的帮助下,广州一些中学的京剧活动纷纷开展起来。原来没有接触过京剧的学生已经可以上演经典梅派京剧剧目《贵妃醉酒》等。“让京剧进校园是我的责任。”尤海波说。
他告诉记者,京剧进入广东的校园并非不可能,而是广州人对京剧有太多的误解。
在高中时,周围很多人都对这个大男孩去唱旦角感到不解,认为他爱出风头,不但在语言上指指点点,甚至还有肢体上的冲突。说起这段往事,海波的声音有点哽咽。“不过我从来没想到过放弃,这是我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