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首童谣,串起多少人对童年的回忆。昨日,在星海音乐厅,1000多名小朋友在童谣声中度过了难忘的儿童节。据介绍,为更好、更积极地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优秀的岭南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岭南童谣健康地传承与发展,由广东省文明办指导,广东省文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州市文明办、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东方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比赛决赛,昨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
首届童谣节
21支队伍PK决赛
据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黎介绍,荔湾区之所以主办童谣节,主要是因为协和幼儿园为岭南童谣歌曲化之发祥地,首批广东童谣歌曲如《五更天》、《客人来》、《小朋友》等,正是由协和幼儿园创办人碧卢女士于1916年采用广东童谣配上外国儿童歌曲之旋律而成,并编成第一本中国儿童广东土语歌集,是广东童谣歌曲化之发祥地,对广东童谣及传承、发扬岭南童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经过近三个月的报名、海选,共选出28个节目进行初赛,最后评选出21个节目在二沙岛星海音乐厅进行决赛。据了解,决赛队伍除了三支来自香港、梅州、揭阳等赛区外,其余18支队伍都是来自广州。记者看到,“童谣节”选手年龄段从3岁至16岁不等。
本届童谣节中,有15首歌曲都是流传几十年以上的古老童谣,6首是创新的童谣。演唱比赛的作品可谓是粤味十足,除了有普通话童谣、还包括了如《落雨大》、《一支竹子》等大量口耳相传、流传于民间的粤语童谣、客家话童谣、潮汕话童谣等。孩子们用真挚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的感情。此外,也有像《人之初》、《汉字谣》等为代表的新童谣,其中不乏参赛者的原创童谣作品。
再现“艇仔洲”“泮溪酒家”
等老广州元素
记者看到,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每一支演唱队伍的童谣演出都各有特色。在西关幼儿园演唱的《饮早茶》童谣中,把“一盅两件”粤式早茶作为道具。还有的曲目中出现了“艇仔洲”、“泮溪酒家”等老广州元素。
“古西关,新荔湾,青灰胡同青石板,红门堂前大榕树,男仔女仔读圣贤……”芳村实验小学演唱的《西关印象》是该校为这次童谣节首创的新歌。歌词中,仁威庙、恩宁路、上下九、陈家祠,这些老广们熟悉的地名胜迹都出现在了歌词中。据介绍,该校为了创立西关风格的童谣,主创人员不仅收集了老广州人对广州的记忆,还专门走访了新广州人对广州感兴趣的地方。
据了解,演唱《小画家》的上九路幼儿园获得了特等奖、演唱《古邑童谣》的揭阳市榕城区红旗小学获得一等奖、演唱《月光光》的梅州市梅江区青少年宫七色光舞蹈艺术团获得二等奖、演唱《收买佬+衣裳竹+磨铰剪铲刀+飞机榄》的香港沙田儿童合唱团获得了三等奖。
家长冒雨
观看热情不减
记者在星海音乐厅看到,观众台上除了现场的千余名小朋友,还有他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母等。“《摇到外婆桥》这些曲目,我小时候就唱,现在轮到孩子们唱来比赛,我觉得很有意思,小孩子也很喜欢。”市六中珠江中学刘同学的妈妈表示。
家长王小姐顾不上收起雨伞,就匆忙到现场聚精会神看孩子们的演出。“这个六一儿童节,孩子在星海音乐厅这么大的舞台唱童谣,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难忘的节日。”
童谣节落幕
童谣会继续
据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黎介绍,岭南童谣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本届童谣节之后,还会在荔湾区两万多学生中演唱和普及童谣,将童谣的意境美、语言美进行传承。
有“香港儿歌之父”美誉的韦然表示,演唱童谣拉近了孩子们与乡土的距离,也让大人们有一种“回到儿时”的清新感觉,勾起了人们对童年的回忆,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表示,“这次童谣节,展现了孩子们的多才多艺、活泼可爱。希望童谣,这一儿童少年专属的精神粮食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