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灯光节落幕 好戏不散场

  • 听全文
  • 2019-11-2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市民仍可欣赏珠江桥梁珠江新城连廊灯光作品

灯光作品《光耀中华,和合之美》

灯光作品《光耀中华,和合之美》

灯光作品《商》

灯光作品《商》

灯光作品《宫》

灯光作品《宫》

  历时10天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昨晚落下帷幕。

  回顾本届灯光节,为实现对“吉祥花城出新出彩”主题的精彩演绎,创新运用诗经“风雅颂”原则进行灯光作品整体设计,通过结合广州各区风俗文化特点的呈现、海心沙传统雅乐文化的内蕴,以及花城广场爱国主题的颂扬,打造出恢弘壮阔的城市夜景画轴,展现了古老广州城市的新活力。丰富多元的文化、精彩璀璨的作品、广泛深度的交流活动,为今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留下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

  主会场的灯光表演结束了,但是灯光并没有熄灭。市民仍可以欣赏珠江桥梁和珠江新城连廊的优秀灯光作品。其中珠江桥梁作品展示将持续到明年1月30日,珠江新城连廊作品将持续展示至明年4月17日。

  市民有序睇灯志愿者默默奉献

  自18日开幕以来,记者连续多日探访发现,与灯光节一起成长的,还有广州市民的文明。

  27日晚6点海心沙3号桥入口外,验票通道和安检口已经有很多市民在等候进场看灯,但是所有市民游客都在有序排队。

  现场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市民游客素质都很高,做到文明观影。记者注意到,虽然现场人流量大,但是现场的卫生情况却保持得很好。

  今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采用了开放与预约相结合的参观方式,每个游客拥有了相对宽敞的个人空间,即使推着婴儿车或轮椅,也不会造成过多的不便。记者发现,今年的灯光节,是历届婴儿车和轮椅最多的一届灯光节。

  除了文明赏灯,广州国际灯光节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据了解,今年有300多名志愿者服务广州国际灯光节,他们每天5点多来到现场,10点才会离开,很多志愿者每天都在会场负责指引服务工作,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遍灯光作品。

  除了学生志愿者,还有来自广东救援辅助队的应急志愿者。每年灯光节、广州马拉松,他们都会作为应急救援志愿者提供服务。

  海心沙建设者重回故地赏灯

  广州的发展,离不开许多基层工作者。在今年灯光节即将闭幕的前一天,广州市总工会、市住建局等部门首次组织了800名城市基层建设者,走进海心沙主舞台,与市民游客一起欣赏“宫商角徵羽”共享广州发展成果。

  长期以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投身广州市经济建设,为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成为广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一员,成为广州的新市民。他们中有服务灯光节多年的环卫工人,也有为了保证游客安全自己没有看过灯光秀的保安员,还有10年前海心沙的建设者。

  本次参加活动的200名一线安保职工中,在广州已从事安保工作10多年的大有人在,大多数人都是首次观看灯光节。来自穗保安全押运公司的利先生告诉记者,“我为广州的发展骄傲,也为自己是一名保卫羊城安全的劳动者而感到自豪。”

  环卫工人朱荣,1993年来到广州,他告诉记者,自己见证了广州的快速发展。27岁的建筑工人张神勇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作为一名测量放线工,为海心沙体育馆校正位置。抬眼望着满目绚烂的灯光和高楼大厦,张神勇感叹,“变化太大了!”

  灯光秀背后是整个硬件、创意、技术生态的支撑

  作为现代新媒体艺术的展示高地,广州国际灯光节既是国内城市灯光秀演绎活动的先行者,也是联通国际的文化艺术交流桥梁。广州国际灯光节成为频频亮相国际各大舞台的明星项目,进入“全球互联”时代。

  德国软件工程师Andy这10年间频繁往来于广州和德国之间,在海心沙主会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世界各地从没见过如此精彩和大型的灯光表演,作为一个资深软件工程师,他还看到了这灯光背后的很多细节。“能把艺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那么好,值得全世界学习,广州让我刮目相看,这与我在这10年来在中国的见闻是一致的,表面上看是一场灯光秀,其实背后是整个硬件、创意、技术生态的支撑。”

  今年,记者在灯光现场又碰到了灯光节的老朋友、《雨打芭蕉》的创作者:广州国际灯光节顾问黄敏聪、舞蹈家女儿黄则玄、法国音乐家女婿克莱蒙恩伯。克莱蒙恩伯亲手打造了项目灯光与音乐的互动,五年前他来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任教,这次也是他第一次与建筑师合作。为了让音乐能随着灯光的变化与之搭配,协调,这位跨界音乐家把音乐和灯光都做了编程处理。

  观察:10个分会场点亮城市夜经济

  广州国际灯光节是中国最大品牌的灯光节,与法国、悉尼灯光节并列为世界三大灯光节,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广州国际灯光节选入“国际光年”大型文化活动,并在“国际光年”官网作出了特别推荐。

  2010年亚运会后,为了更好地利用场馆,让市民在夜间走出家门,广州国际灯光节应运而生,如今,9岁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播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成为了广州一张响当当的“夜经济”名片。

  据估算,广州国际灯光节已经累计吸引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次参与这场盛会,并有效带动了城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珠江新城周边的酒店、餐饮、购物中心、交通都起了刺激作用。

  记者发现,不少全家来看灯光节的家庭,都是先在珠江新城吃过晚餐,漫步到花城广场—海心沙主会场看灯。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灯光节是“约会”的重头,但也不是夜蒲的全部,珠江新城的电影院、咖啡馆成了最受欢迎的去处。

  而在场外,还有几辆大巴运来一批批游客,记者了解到,有旅行社在灯光节开幕前半个月,就在来广州旅游团中加入了灯光节项目。

  广州国际灯光节,自2011年开始举办,就为广州夜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成为国内城市举办灯光秀的先行者和效仿典范。今年,灯光节的版图不再局限在花城广场—海心沙一带,更是扩张到全市10个区。点亮城市夜经济,广州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夜晚11点,广州塔像往常一样对广州市民道着晚安,花城大道也慢慢回归了安静。几个小时后,整座城市又将再次热闹。

  9年过去,从初出茅庐的灯光秀,到日渐成熟宠辱不惊,今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虽然结束了,但是这座城市出新出彩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淡定从容,后劲更足。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