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大道》展现话剧舞台无限可能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原创话剧《大道》即将再度回归,于6月9日~19日在十三号剧院上演。这也是《大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后的首度公演。
看过的观众想“再刷”,专家直言“一种新的范式在里面出现”,主演感慨“大气又正气”……《大道》带来的震撼,在于它的多角度创新,除了深刻立意,更因为它展示了舞台上无限的戏剧可能。
看过的观众想“再刷”:
震撼内心的,不仅是高科技舞美
大型现实题材话剧《大道》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国家一级导演王筱頔执导,是2021年广话年度巨制。该剧以中国通信发展的代表企业为窗口,以在岭南文化、独特的“粤商”环境和人文浸润之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一批广东大型企业为原型取材创作,讲述主人公尤道生和他带领的企业“国讯”在30多年通信科技高速发展中脱颖而出的故事。
《大道》去年7月佛山试演、广州大剧院首演,今年初在十三号剧院连演三场,已积累不少“粉丝”。本月,在广大戏迷的热切期待中,《大道》将再次回到话剧舞台,不少观众都表示会“再刷”。
看过该剧的观众,最深的感受是“震撼”。《大道》的舞台分为多层空间,科技感十足,舞台配置了17台变速跑步机、3组调速移动车台、120平方米的LED屏幕、200平方米的透明屏……高科技的舞美通过冰屏和投影层层堆叠推进,把观众带进时代的滚滚洪流当中。有观众表示,“从未看过这样创新别样的舞台,跟演员的表演加在一起形成了很丰富的层次,视觉体验直接拉满。”
震撼观众的,除了舞美,还有该剧的爱国主义内核。《大道》讲述了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大道,也是一条人生的大道。剧中,当《我爱你,中国》的歌声响起,“太震撼了,眼泪禁不住落下来。”
紧随“震撼”的另一个高频词就是“创新”。有观众直言,在《大道》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王筱頔导演,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试验的精神给《大道》注入了特别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该剧独特的叙述体演绎方式,所有的演员都在舞台上,16名演员演绎30多个角色,他们以不同的人物和身份随时介入演出,他们既是演员、角色,也是旁观者、评判者……“这是一次突破了以往观剧模式的戏剧体验,很独特、很震撼。”有观众如此表示。
“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作品,它的续篇在现实生活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蓝图中。”正如王筱頔所言,当话剧的理性桥梁沟通现实,话剧就不止于舞台。不少观众表示,“会再刷,我喜欢那种绵绵无尽、奔涌向前的感觉”。
剧照
《大道》主演孙亚军:
这次更有看头,大气又正气
作为场场卖座的热门演出,《大道》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孙亚军也觉得每次演出都“新鲜、过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透露本轮演出又有新调整,“人物跟人物之间的对撞更有看头。”
孙亚军表示,“这次进行复排,我们有新的感觉、新的创作,我和导演沟通,继续把人物提炼加深,让尤道生这个人物更加完美、更有厚度地呈现出来。”
孙亚军透露,本轮演出跟此前的版本相比会有一些调整,“比如加强了尤道生和李子健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对立冲突。尤道生站在大的格局考虑问题,跟李子健站在个人角度追求利益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两个人物的关系当中,王导注入了很多新鲜的灵感和元素,人物跟人物之间的对撞更有看头。”
“王导说,戏剧就是研究人的,《大道》也就是在研究尤道生的人生的一个过程,我从他身上看到对未来的希望。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都不是大事,只有内心想到要为国家、为将来、为后代做些什么的时候,他才觉得是大事,这是他的格局。”孙亚军在演绎角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导演的表达和观众的感受,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融入表演当中,将尤道生的跌宕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道》运用了“叙述体”的独特戏剧方式,这是“叙述体”首次出现在本土原创话剧作品中。《大道》采用“三线并行”的戏剧结构,从1G发展到5G的“历史性”、以“国讯”为代表的中国通信科技崛起的“纪实性”以及尤道生人生起伏历程的“戏剧性”,“三线”叙述并进,在戏剧时空中交替、对比、贯穿、融合,16名演员演绎不同的时空、场景、人物,共同构成《大道》这一独特的叙述体戏剧。
这也是孙亚军首次接触叙述体,没有太多的故事、人物、情节,怎么演?王筱頔导演有很多匠心巧思,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和引导一直很到位,这是孙亚军和王筱頔合作十多部话剧作品之后的深切感受,“所以,最后的呈现非常好,大气又正气。”
专家热议
一部走在时代前面的话剧作品
《大道》的创新也引发了业内热议。为了进一步打磨和提升,《大道》曾两度举行专家研讨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剧作家欧阳逸冰如此表示,“如果我们看到的话剧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内容,一个主题,一个格调,甚至一种台词风格,我们就可以复制好多批评的模式,那么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原总政艺术局局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汪守德也说:“这是一部走在时代前面的话剧作品。”《剧本》月刊原总编黎继德直言:“一种新的范式在里面出现。”
在欧阳逸冰看来,“《大道》与时代同步,遵循了中国话剧拥抱时代的光荣传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表示:“《大道》是一种创造,创造的不仅是舞台,还有精神价值、思想价值。改革开放的历史,用一部话剧写出来,艺术化、形象化地表现、表达并且解释,这不是创造吗?”
《大道》弥补了话剧科技主题创作空白,是近十年难得一见的立意新潮的话剧——以科技自立为主题,以中国哲学为内涵。首先,《大道》的剧本就具有很前卫、很先锋的创造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说,“高科技题材尤其难写。《大道》做了全新探索。”
“《大道》的结尾,是艺术精神的现实主义的体现。前路漫漫,激流险滩,闯过了一关,前面还有新的考验。最后那一段令人深思。”宋宝珍说,《大道》传递着深刻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曾如此赞赏广话:“这是一个开拓的剧团,它为未来的剧团发展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榜样。”开拓,正是广话创排《大道》的原因,除了戏剧本身的立意,更因为它代表着无限的戏剧可能。
原创话剧《大道》,看的不仅是审美追求,更是一份自觉的社会关注和文化责任。这部戏和当下、和现实的关系紧密,也因此抓住了观众的心。“立上舞台后,观众感受到的是,我们的现在进行时的生活远比戏剧本身要丰富得多,宏伟得多。”王筱頔导演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