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发现定窑:精雅白瓷 风华灼灼

  • 听全文
  • 2022-06-2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6月21日,“发现定窑”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作为南越王博物院继“发现邢窑”“发现越窑”“发现良渚”之后“发现”系列展的第四展,这个由南越王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保定市博物馆和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共同主办的展览,共展出来自河北多家文博单位和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的定窑各时期瓷器、窑具、标本29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2件/套,以“誉出定州”“尘外千年”“贡纳宫廷”“雅事几何”“天下大白”和“千年之约”为主题,各有侧重地呈现各时期定窑产品的面貌、文化内涵及当代定瓷的发展情况。

定窑花瓣口划花盏托

  “定窑花枕”微展览 一级文物多达8件

  定窑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之一,在长达700余年的历史中,定窑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在薄胎瓷器成形、覆烧工艺、以煤为燃料等瓷器制作和烧造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中国陶瓷生产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定窑白瓷造型规整,胎质洁白,釉质温润,多以刻、划、印花和描金花等技法进行装饰。展览从定瓷多变且丰富的釉色、造型和装饰切入,讲述了定窑何以在宋金时期成为北方地区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而我们也能看到,在广州及周边也有西村窑、曾边窑、沙边窑、奇石窑等重要的窑址,其产品是中国陶瓷百花园重要的构成;在广州各家博物馆里面也收藏着数量可观的全国各地代表性窑口、产地的陶瓷制品。“发现定窑”展中,南越王博物院就精选了院藏的17件精品文物以及多件标本,推出了“定窑花枕”微展览,其中仅一级文物就多达8件。

  把这些“全国名牌”和“区域品牌”请到一起,或许正如之前广州博物馆“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陈列编辑宋哲文所说的那样,“让新、老广州人学会更好地看‘自己’,反观自身。我们在文化版图上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数千年积淀的广州文化,正是在对‘他者’与‘本我’间的思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南越王博物院院方专家则表示,定窑从窑火初兴、繁荣发展再由盛转衰,直至当代窑火复燃,定瓷烧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永恒持久为世人所共赏的美,更蕴含着中华文明火种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通过探索古代文明,可以发现中华文明之美。

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叶娃娃枕

白釉墨书款贴像炉

  精彩的文物展现精彩的故事

  展览的核心是展品。在“发现定窑”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定窑白釉花口“新官”款盘、“官”款花瓣形蝉纹盘、白釉刻莲纹“孟”字款碗、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定窑白釉兽形枕座等珍贵的文物。

  很多展品有着精彩的故事,比如20世纪60年代,建于北宋初期的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了170件如玉石般光润的白瓷,这批瓷器是北宋早期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物,弥补了北宋早期定窑的历史空白。

  它们也能将时人的生活面貌再现,比如,随着围坐会食和三餐制的普及,文人雅集的筵席上菜肴杂陈、杯盏交错,高塔状列食十分惹眼,定窑生产的盘碗箸碟等各式食器常见其间;宋人流行鲜花插瓶,瓷瓶以室内陈设和几案清玩的形貌出现在士人书房,成为风雅之间的重要点缀;唐宋时期流行煎茶和点茶,定窑茶器是品茶论道的首选,苏轼《试院煎茶》一诗吟咏:“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这些精雅的展品,让我们身在广州,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灼灼风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