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文艺青年在行动
连日来,复工复产在广州各行各业铺展开来。广州文化产业的线下复工复产也正加速度进行。广州90、00后文艺青年们正在行动,以青春昂扬的姿态加入到复工复产大潮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90后舞者 抓紧时间赶排新剧目
全封闭管理、入场测体温、佩戴口罩……广东现代舞团以这样的特殊形式,一手抓好防控措施,一手推进复工复产。3月13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该团目前正在排练新作品《九大簋Ⅵ》。
广东现代舞团排练现场
记者获悉,广东现代舞团舞者及巡演团队之前赴美国巡演,于2月初回到广州后,全体舞者就在舞团宿舍自行隔离了14天,随后纷纷放弃假期,抓紧时间进行新剧目的排练。目前13名90后舞者针对《九大簋Ⅵ》的创作已经持续了13天,按计划进度接近一半。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舞者的安全,广东现代舞团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外人探访需要提前申请,行政人员不去排练厅,舞者不进办公室。优秀舞者张龙透露,他们采取分批排练的方式,“这段时间我们都是过着宿舍到排练厅两点一线的生活,排练会轮换着来,就是尽量减少聚集,最多时有八、九个,但入场之前都要测体温。跳舞时,人员没有全在一起,谁想到一个点子之后,想找个人来试动作,没那么方便,但我们克服困难在做”。
今年24岁的张龙毕业于南昌大学舞蹈表演专业。2018年加入广东现代舞团,成为团里的“身高担当”。在《九大簋Ⅵ》中,他除了要跳,还是主力编舞。
身为男性舞者,张龙却希望在作品里表达出女性的想法,“我特别想用女性肢体语言来编这个作品。目前的排练达到了预期,如果这个主题按照平常角度来叙述,反差没那么大,这次做得比较喜剧化,但内核是引人思考的”。
在广东地区,“九大簋”是用来形容盛宴饭菜之丰盛、筵席规格之隆重,表示主人待客之诚意和盛情,也突显客人地位之尊贵和够分量。
《九大簋》是广东现代舞团的舞者年度创作系列。项目由多位舞者的作品集合而成,制作过程如“厨艺大赛”,由舞者们各具特色的创作理念,形成了迥异多彩的节目特点,吸引了众多“簋粉”持续关注。其呈现千姿百态,有满载情感的沉郁抒发,也不乏深入浅出的俏皮表达,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层次多样,不拘一格,是广大现代舞爱好者的舞蹈盛宴。
据了解,原计划于3月底举行的《九大簋Ⅵ》公演将延期,舞者们表示,正好利用这段时间静心打磨,待疫情结束为大众奉献一台丰富而精彩的“九大簋”。
广美90后学子设计复工复产公益海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人民网共同发起,联手多位知名设计师和十家美术学院,开展疫情防控相关主题海报设计公益活动,为战“疫”凝心聚力,宣传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当中,由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美院教授王绍强带领广美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陈美欢,及广美5名“90后”研究生戴佳岸、黄雨凡、刘阳、梁海盈、杨菁设计的抗疫海报,有3个系列共9张作品入选,抓住复工复产时做好防护这一主线,彰显了广州的设计底蕴和广美青年人的社会担当。
王绍强表示,全民战“疫”,作为设计专业的青年学子,正好可以运用所学所长为社会出点力。“大家组成一个群,进行头脑风暴,几位90后的研究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作中,3天就确定了初稿,之后,大家又仔细进行研究、修改,差不多10天时间,拿出了5套海报,最终3套入选。”
广美视觉艺术设计学院706工作室设计的 《复工复产》海报
出生于1993年的刘阳,此前就一直很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也为抗疫捐过款,同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2月份就创作过抗疫海报。她告诉记者,这一次从下达任务到最后完成,整个团队的年轻人,基本处于一个熬夜奋战的状态,最长的一夜熬到了凌晨5点钟。像第一天头脑风暴过后,第二天每个人就要提交两套设计方案,大家再进行讨论。另外,以前的海报文案,通常都是别人提供的,这一次全部要大家自己提炼,对大家文字功力是不小的考验……但无论如何“难啃”,几个年轻人都很投入。“我们706工作室一直都很团结,协作非常好。这次大家更是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的力量,我们能做一点贡献,也觉得很荣幸很开心。”
出生于1995年的戴佳岸,主要参与了《复工战疫》系列的文案撰写和色彩处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系列对大量文本信息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提炼出朗朗上口的押韵式标语,像“口罩戴,不见外”“勤自检,不危险”等,易记易入心,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戴佳岸谈道:“为此,大家查阅了很多文件和条例,抓取复工中需要注意的核心防疫措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图表化的视觉呈现,力求看起来一目了然。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落实。” 戴佳岸表示,日常中他也会“从我做起”,认真做好防护。这段时间,他还会回头看看美术史上发生类似疫情的情况下,艺术家何为,设计师何为,让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