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 文体活动

以革新之作,破艺术之壁:法语音乐剧《莫里哀》五场连演燃动羊城,谱写中法文化交流新篇

  • 2025-10-17
  •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分享到
  • -

  10月9日至12日,2025年“湾区音乐汇”系列活动之法语原版音乐剧巨作《莫里哀》(Molière, Le Spectacle Musical)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连演五场。这部作品自2023年巴黎首演后迅速风靡法国、掀起观剧狂潮,创下160余场巡演售罄、观演人次超50万的纪录。如今,它首次登陆中国,以现代音乐语汇与戏剧经典碰撞,点燃羊城观众的激情。这部由“法语音乐剧名曲制造机”德夫·阿提亚打造的革新之作,不仅以现代音乐语汇重构戏剧大师的传奇人生,更以“现象级”的传播效应与“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为中法文化交流写下生动注脚,也为广州城市文化活力注入全新动能。

  一部革新之作:以多维突破,重新定义音乐剧边界

  《莫里哀》的诞生被视为法语音乐剧的一次革命,由“名曲制造机”德夫·阿提亚(Dove Attia)倾力打造——他曾创作《摇滚莫扎特》《太阳王》等经典之作,此次更融入《汉密尔顿》式的说唱与都市音乐元素,打破传统音乐剧的边界。

  该剧斩获2024年法国音乐喜剧奖7项大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编曲奖、最受大众喜爱奖、最佳编舞奖等),并获得莫里哀戏剧奖最佳音乐剧提名,成为法国音乐剧界当之无愧的全新爆款。

  其革新性更体现在三大核心突破与独特编舞设计。在音乐上,以“冒犯性”传递精神内核。莫里哀的创作本就充满批判性,剧作选用最具攻击性的当代音乐形式“slam”(说唱),让古典故事的批判精神与现代音乐的锋芒共振。舞美上,打破边界。以“互动性”为核心,演员直接跳下舞台冲向观众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对话,让整个剧场成为一场大派对,观众与演员共同构成演出的一部分,完美呼应莫里哀 “语言来自民间、喜剧为人民所喜”的特质。思想上,融入大量现代元素。从围追堵截的 “现代狗仔”,到用T台秀诠释《可笑的女才子》矫情的上流社会等,这些元素直白传递了“莫里哀精神超越时代”的内核——他笔下的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精英,在现代社会依旧鲜活,让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传奇人生:法兰西精神的现代回响

  莫里哀不仅是喜剧之父,更是法兰西的文化符号。他的作品如《伪君子》《悭吝人》等,对金钱、婚姻与阶级的讽刺至今仍具现实意义。据统计,超过2500个词汇经莫里哀进入现代法语,法语因而被称为“莫里哀的语言”。歌德曾感叹:“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剧作精选莫里哀的5部作品,包括《司卡班的诡计》《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伪君子》《无病呻吟》,每一部都对应他对一种 “权力虚伪”的反抗;同时,剧作通过四组“互为镜像”的人物,从父子的冲突到女性的野心,从权力的博弈到伙伴的友谊,充分展现莫里哀人生中的关键关系与时代背景。

  剧中,莫里哀的一生被浓缩为150分钟的舞台盛宴:从放弃皇家室内装潢师身份与心爱之人创立剧团,到面对世俗敌意仍坚持戏剧革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倒在《无病呻吟》的舞台上。极具张力的编舞、多媒体设计与现场音乐,将17世纪戏剧天才的自由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意破圈:14场活动解锁 “艺术 + 城市” 新玩法,诚意满满激活文化场景

  《莫里哀》广州站的成功,不止于舞台上的精彩,更在于将艺术融入城市肌理的 14 场创意活动——从 “风雨无阻” 的文商旅联动,到“惊喜不断”的快闪表演,再到 深度联结”的幕后探班,每一场活动都彰显着主创团队的诚意,也让十月的广州充满艺术温度。

  9月22日,为提前点燃观众热情,主创团队克服台风 “桦加沙” 将至的天气挑战,连夜从上海赶赴广州,在高德置地冬广场打造沉浸式主演见面会。现场五层楼高的巨屏营造震撼视觉效果,亚尼斯・理查德、阿比・贝纳多特等主演的现场献唱与互动,让观众提前坠入“莫里哀的世界”。十一假期尾声,《莫里哀》团队以“流动的舞台”为概念,在广州大剧院开启多场高能快闪,独特创意吸引近300名市民与游客驻足围观,超50条社交推送实时记录这一“艺术惊喜”,让剧院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力节点”。

  以艺术为桥,书写中法文化交流新篇

  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广州站的圆满落幕,不仅是一场演出的成功,更是一次“文化破壁”的实践——它以现代音乐语汇激活古典戏剧内核,以创意活动联结艺术与城市,以深度互动拉近经典与大众。5场精彩演出、1000W+的传播量、14场诚意活动,背后是中法文化对话的温度,是大湾区文化活力的彰显,更是艺术“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力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