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档时间:2021年12月31日
——记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医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周玉民
周玉民,中共党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自跟随导师冉丕鑫教授求学以来,一直潜心钻研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与防治研究,扎根基层十几年,为普及慢阻肺防控知识、提高基层社区和医疗机构的肺功能检查技术和慢阻肺防治水平不遗余力。
周玉民长期参与冉丕鑫教授的慢阻肺研究团队,带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慢阻肺管理团队在基层开展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和免费筛查活动。
在基层的调研中,他们发现许多轻症慢阻肺患者未认识到早诊早治的重要性,未能及时干预,往往拖成重症才引起重视,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种现象让周玉民的导师冉丕鑫教授和钟南山院士触动很大,他们决心在国内启动首个由研究者发起的慢阻肺早期药物防控研究。
这项研究从筹备到结束历时8年,周玉民作为主要的执行者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钟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的带领下,这项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于2017年发表在顶尖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向世界证明早期用药可以改变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自然进程,而且治疗时间越早,肺功能恢复的可逆性越大。
扎根基层做调研
周玉民回忆起,研究初期他和师兄刘升明等团队成员前往韶关山区做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山区海拔比较高,冬天湿冷,没有暖气,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擦身,每次冻得直打哆嗦。
晚上睡觉,床不够,他们只得两三个人挤在一张床。山区雾大,被子湿冷,确实难熬。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研究有需要,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一住就是半个月。
因当地经济相对落后,缺少酒店和饭馆,厨房烟雾检测必须在村民做饭的时候进行。当地村民的厨房污染大,一开火便烟雾缭绕。有时连续检测200来家,不但累,还经常被熏得灰头灰脸,呛得眼泪直流,咳个不停。调查到晚上10点才摸黑赶回住处,他们错过了饭点,就泡碗方便面填肚子。
他们的足迹遍及韶关云岩镇、翁源县、乳源县、河源连平县等地,访遍84个村镇和社区,至今调查3万余人,目前仍在继续。
一边研究一边科普
研究条件艰苦还算不了什么,随着项目进行,周玉民和团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病人难找。由于轻症慢阻肺患者症状少,可能只是偶尔有些咳痰、咳嗽而已,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即便是筛查出来,这些轻症患者在治疗和防控方面,依从性也比较差。
其次是控烟困难。有些患者误以为戒烟“可能死得更快”,拒绝戒烟;有些患者则因戒烟后变胖,往往不是很配合。
怎么办?为了让研究能顺利开展下去,让更多轻症慢阻肺患者得以早诊早治,周玉民和研究团队一边在基层做筛查诊断,一边向患者讲解慢阻肺的危害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做起健康科普。有时实在说不动了,他不得不把病情严重的慢阻肺患者的片子“亮出来”,让轻症患者“眼见为实”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