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上“红装”待君赏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内的千果榄仁已经换好了红装,结满果实迎来一年一度的华丽时刻,市民游客可以在兰园、姜园、木兰园、生物园附近找到它们的身影。
千果榄仁又名“大马缨子花”“千红花树”,得名于它色彩艳丽的大型圆锥花序。其拉丁名种加词“myriocarpa”为一复合词,“myrio-”意为万级或无数,而“carpa”意为果实,结合起来就是形容该物种具有成千上万个果实的意思。
每到秋冬季节,千果榄仁悄无声息地在高层开始了花期,这些小花色彩暗淡,很不起眼,但花落后逐渐膨大并上色的果实却十分醒目。虽然这些果实的个头很小,但它们相互簇拥着逐渐连结成了一道道火红的瀑布,像是大树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光合作用的积累倾泻而下,奔赴着去完成延续种群的使命,颇有万马奔腾的气焰。
迁地保育:广州千果榄仁长成大树
据华南国家植物园方面介绍,研究人员曾对云南瑞丽市的千果榄仁野生种群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野生的千果榄仁多为胸径大于40 cm的大树,极少见到幼苗,种群在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上均表现为衰退型,这表明保护工作亟待开展。那么如此高产超生的物种究竟是如何走向濒危的呢?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规模的森林破坏以及橡胶和茶叶等经济林的面积扩张,加之公路和电站等基建工程的影响,导致了千果榄仁的自然栖息地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其天然林的覆盖面积也缩减明显。”研究人员表示,除此之外,尽管千果榄仁的果实数量众多,但其种子的萌芽能力却不高,且种子寿命短,加上它野生资源分布零散,果实常被野生动物取食,使得其种群的自然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值得欣慰的是,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的千果榄仁长势良好,很好地适应了广州的气候,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千果榄仁
隶属于使君子科榄仁属,是一种常绿或半常绿的大型乔木,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千果榄仁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龙津)、云南(中部至南部)和西藏(墨脱),常散生于沟谷溪边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当中,是当地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上层树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