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精心呵护一座城 诚心服务一城人

  • 听全文
  • 2022-10-13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黄泥地“长出”儿童乐园,荒废地“变身”口袋公园;斑驳旧墙“穿上”文化外衣,破旧垃圾房“装上”智慧大脑;公共厕所“扮靓”城市风景,燃气管道“悄然”进村入户……细心的广州市民发现,曾经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慢慢消失,周围的生活环境正发生一幕幕“新变化”。

  城市管理是市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人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背后,是广州城管部门十年磨一剑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绣花精神,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恒心韧劲,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全国第一,垃圾分类“广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首创街镇全域服务治理,“获得用气”评价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城市;获得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评广州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州城管坚持“精心呵护一座城,诚心服务一城人”,盯住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一批长期困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得到破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奋斗岁月

  人性化服务有温度 民生问题对症下药

  “我们等了9年,终于可以用上管道天然气了。”8月11日,荔湾区“送气下乡”首个工程——海龙街道洪石坊路至增南路老旧住宅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气入户工程正式开工,居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群众生活无小事,燃气安全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千村万企的生产甚至整个城市的生态。

  广州不断优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精简用气报装流程,燃气接入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减到5个工作日。在“获得用气”评价指标上,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蝉联全省最优排名第一,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标杆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广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在广州街头,公共厕所标识随处可见,这些厕所并不突兀。乡村风、岭南风、装配式……厕所外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扮靓城市风景线。

  位于珠江江心的生物岛,不仅是广州生物医药的高地,也是不少运动爱好者的跑步胜地。走进“健康检测智能公厕”,可见无人售卖机、共享充电宝、饮水机和茶座一应俱全。这座智能公厕还配备了淋浴间,市民只需扫码就可以在运动后免费淋浴10分钟。

  广州是一座老城,过去长期存在着公共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等诸多问题。2018年以来,广州市城管部门出台了净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的“七化”公厕建设理念。通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广州公厕数已经超万,中心城区步行20分钟均能找到厕所。

  民生问题出真招实举,人性化服务彰显温度。厕所革命和燃气发展只是广州市城管部门为民服务有温度的缩影。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服务业发展享誉全国。广州城市管理部门融入服务理念,积极践行“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没有先例可循,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广州城管坚持诚心服务一城人,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职能事权下放,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流程环节,让市民体验更便捷、更舒心。加强执法服务成效,特别是对夜间超时施工、燃气管道违规施工、共享单车淤堵点乱停放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执法事项,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常效整治。

  精细化管理有力度 改革创新勇于探路

  在增城区增江街凤塔社区金时花园小区的定时垃圾分类投放点,四色垃圾桶一字整齐排开。投放点配有监控视频,还有专人专职指导投放和巡回保洁。

  这里曾经是乱堆放的垃圾堆,如今是增城区打造的一个特色星级投放点。放眼遍布在11区的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是广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最佳注脚。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季度考核中,广州在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始终走在前列。

  回想十年前,面临“垃圾围城”困局,广州果断探路。2013年,中心城区越秀首先探索出“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分类方式,随后在全市推广。

  从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垃圾分类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12月,全国垃圾分类现场会在广州召开,广州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以前我们这里一到下大雨就‘水漫金山’,只能挽起裤管蹚水出行。”家住花都区天贵社区65号小区的张先生说。

  借助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天贵社区实施地下管网改造,不仅彻底解决“水浸街”,还见缝插针在空闲处修建石桌椅等休闲设施,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

  十年磨一剑,初心终不改。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由持续10年的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升级而来,形成了超大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的“广州范本”。2022年9月17日,“用‘绣花功夫’全域提升社区容貌品质行动”获评广州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超大城市管理是世界级课题,精细化管理这种“工笔画”更是难度巨大。广州通过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保洁长效工作机制和作业标准,环卫保洁日益精细。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全市环卫保洁面积达3.21亿平方米,实现保洁范围全覆盖。2021年,广州制定出台《广州市环卫精细化作业和管理指引》,打造“10路10场”22个高标准示范区域和34个环卫保洁精细化重点道路,成功打造广州塔、琶洲等区域“席地而坐”保洁高标准示范区域。

  2021年,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对居民入户调查显示,97%以上居民认为广州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智慧化治理有高度 数据支撑全域治理

  跟进作业路线、查询作业状态、实时调度工作车辆……9月21日,位于黄埔区生物岛的“无人环卫指挥部”智慧环卫云控中心,迎来了20多名大学生“体验官”。

  活动中,不同于日常街头所见的环卫车,无人驾驶环卫车外观颇具科技感,在道路中有序开展洗扫等保洁环节。

  在20多天运营过程中,无人驾驶环卫车在黄埔已安全行驶超过4600公里。无人驾驶智慧环卫项目正不断完善“车—站—云”新型智慧环卫架构,极大降低基层一线环卫作业的安全隐患风险。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广州市各级城管部门经常组织研究城市管理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南沙万顷沙镇九涌附近,在多架无人机的监控下,2台水上钩机在水面、4台大型钩机在岸上,同步开动清拆万顷沙镇沙尾一村内的多栋违建。

  近年来,这一场景在广州并不少见。广州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手段加大违法建设监测力度,对重点区域违法建设进行监测,还利用无人机对已拆除违法建设的区域进行动态监测,防止拆后复建、搭建、其他形式新违建。2016年至今,全市共治理违法建设2.07亿平方米。

  广州城市社区、城中村、乡村等各种社会形态并存,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大挑战,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敢为人先的广州再探路。像沙面街一样,广州已有18个试点镇街实施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治理模式。政府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实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顺应数字化浪潮的到来,强化基础支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广州积极建设“1+11+N”市、区、街(镇)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体系,初步建成城市管理数据中心,构建起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目前,广州城管已经汇接26万路视频资源,基本覆盖城市管理各监管领域,打造党建、燃气、余泥、公厕、执法、监管等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有效推动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赓续奋斗

  城市管理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立足新起点,激活新动能。广州城市管理工作梳理八大发展目标,全市城管系统将力争实现城市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幸福广州品质更高,法治广州基本建成。

  提升市容品质和环卫水平,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树立全周期意识,坚持系统治理,市容景观元素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地面干净、立面整洁、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市民满意”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上新台阶。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打造样板城市。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城市,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完善全流程垃圾分类体系,至“十四五”期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8%。

  加强燃气管理服务,优化用气营商环境。实施燃气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实现安全用气、稳定用气、经济用气目标,提升燃气发展品质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构建供应更稳定、服务更优质、运营更规范、安全更可靠、机制更完善的良好格局。

  科技驱动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更加智慧聪明。围绕城市管理服务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科技示范应用项目,完善生活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功能;大力实施“智慧城管+”战略,探索完善“1+11+N”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调度指挥中心,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扩大“一码扫城”、视频智能分析等一批场景应用,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平台扁平化应用,在纵向、横向和行业三个维度上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一线案例

  十年探索

  成就三个全国第一

  俯瞰广州北部,从化鳌头镇潭口村,一座蓝白相间的冷却塔不断有水汽冒出,垃圾焚烧的蒸汽正在进行发电,最后输入城市电网。这是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满负荷试运行的火热场景。

  破解“垃圾围城”,才能更好留住绿水青山。十年前,面临“垃圾围城”,广州大胆做出决定: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在全市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布局统筹规划建设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将焚烧、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组团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为固废处理为主、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绿色低碳环保园区,共包含12个资源热力电厂、6个生物质处理厂和其他固废处理设施。

  这一决定在当时不可谓不超前,这是广州城管部门提前谋划的远见所在,也是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

  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加,广州必须快马加鞭开展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一期项目的选址工作陆续启动;到2015年,多座热力电厂同步建设,创造了全部项目两年半左右建成投产的“广州速度”;2018年,广州再次高位规划、前瞻布局,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同步建设五个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和四个生物质处理项目。

  多年接续奋斗,突破“垃圾围城”。2021年,随着广州市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点火试烧,广州全市焚烧和生化处理总设计能力达3.9万吨/日。广州正式成为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城市。

  如今,广州市平均每100户家庭里,就有2户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发电。2022年6月,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实现垃圾焚烧领域内世界最高参数值,再次为广州绿色发展增加了“底气”,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添上一抹新的亮丽色彩。

  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垃圾焚烧厂,如今已变身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生态公园。广州在国内首创“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主题公园”新模式,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形成“环保主题公园体系”。其中,四处资源热力电厂都已成为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数读

  ●2011年底,广州管道天然气用户约128万户,供气管道长度5465公里。十年实现“翻一番”。2021年底,全市管道天然气用户达292万户,供气管道长度10770公里

  ●打造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优化提升1.8万个分类投放点,配置垃圾转运站354座、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用车3451辆和分类运输线路1308条

  ●建成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12座资源热力电厂、8座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全市焚烧和生化处理总设计能力3.9万吨/日

  ●成功打造66个新“门前三包”样本镇(街)、培育18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辐射带动1662个社区擦亮羊城焕新颜,直接惠及320万市民

  ●完成4809座公厕建设任务,动员临街机团单位一楼2528座厕所对外开放,目前全市各类公厕数量达11534座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