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

  • 听全文
  • 2024-10-25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看得见、摸得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堂特别的研学,让学生们发自肺腑感叹,真切感受到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参与感;

  一座有趣的公园,让群众流连忘返,在一个个事例中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件贴心的“小事”,让高龄老人激动落泪,连连感谢人大代表让他们用上了“幸福梯”……

  珠水奔流不息,民主步履不歇。在广州,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次第绽放”,这些场景每天都在增加、刷新,推动人大工作更“可感”、基层民主更“可触”、群众幸福更“可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

  8月3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的通知》,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不仅宣传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经验做法,还要跟进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审核交办、跟踪督办等,明确了扫码、邀请、研学、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开放日等感知形式。目前,各区人大常委会正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的打造工作,以基层实践与成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

  一堂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研学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人大代表是怎么履职为民的?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又是怎么推进的?有诉求想找人大代表该怎么办?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增城区派潭镇中学的 50多名师生代表日前来到派潭镇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研学活动。

803e1f913af440ff8ce1.jpeg

派潭镇中学5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课。

  在派潭镇宪法主题广场,师生们参观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宣传长廊,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人大代表履职风采,民生微实事立办案例,以及历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或推进情况等。

  在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师生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人大代表日常履职场景,听人大代表讲述履职故事,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

  “今年以来,我们各级人大代表一起,共同推动了派潭‘村晚’‘一粥一乐’公益活动落地见效,解决了农村路灯、村道破损维修管护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城区人大代表黄小琴娓娓道来。

  “通过现场感知,我切实感受到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实在在的。”高一学生邱同学表示,他特别喜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让我对民主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觉得这种沉浸式实地学习的方式比传统课堂教学更生动和有趣,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民主的运作过程。”另一名学生郝同学道,“民主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派潭镇人大还组织辖区内高中、初中和小学共7786名学生通过观看感知点宣教视频和授课等形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今年8月初,派潭镇人大全面启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毗邻中心联络站的派潭镇宪法主题广场,广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是派潭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辐射周边居民1万多人。

  感知点启用以来已开展多场活动:8月9日的“扫码感知”——举行派潭镇第二十一场“村晚”,群众感受乡村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联络站二维码反映意见建议;8月23日的“交流感知”——邀请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到感知点开展调研,为感知点的深化建设建言献策。

  派潭镇人大主席赖玉澄介绍,接下来,将按照感知点活动安排,坚持每月开展两次活动,以更好让群众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

  一次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交流互动

  “我认为要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要求,深入挖掘历史特色、地理优势、人文活力等,深入展示街道的独特风格。”

  “我提议,要选取提炼书香岭南文化、乞巧文化的精神标识,设置专门区域展示陈列。”

  “要加上实际工作的场景和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案例,比如我们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

  今年七夕前,黄埔区大沙街横沙社区热闹非凡:人大代表、工作人员,还有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在节日期间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活动。

  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大沙街道工委创建的“七步工作法”,即实行“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七步流程,制定协商议事规则,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从“做群众工作”到“和群众一起做工作”的转变。

  “通过接待日、二维码平台、邀请参观、研学感知等七种感知形式,让感知具象化、可触达,每一步都踏出民主的深度与温度。”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大沙街道工委主任谢雪东表示。

  一座市民公园内的民意“触角”延伸

  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健身小径上。从化区城郊街道河滨北社区的市民小公园,虽然只有约200平方米,但体育器材、休闲座椅等配置齐全,成为周边居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小公园的中央,有一处城郊街道依托河滨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

  在这里,代表听到了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好意见、金点子,推动建成“一廊二道三公园”,即以百米文化长廊为中心,增设主题小公园、康乐小公园、童趣小公园,优化建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临时停车场,创建品质社区,大大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里,群众向代表倾诉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代表及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现场调研,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的解困房消防隐患、向阳一路“水浸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绿化树修剪、人行道修复等问题。

  “路过感知点,有时候喜欢找代表坐一坐、聊一聊,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感觉幸福就在家门口,就在我们身边。”一位群众说。

  从化区人大常委会城郊街道工委主任易志航表示,将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整合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民情联络员等资源,高效服务代表履职,延伸收集民意“触角”,将感知点打造成为群众困难的“倾诉站”,人民建议的“汇聚站”,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一系列多维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

  今年7月1日,荔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馆正式启用,成为具有荔湾文化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同时作为多宝街道永庆坊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永庆坊社区基层立法联络站融合使用,集服务、实践、展示、教育、示范功能于一体。

  “我们选取这里作为感知点,是因为这里具有岭南文化特色,也是看中永庆坊片区的人流量和覆盖面,通过积极开展活动,让群众直观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荔湾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张赤恺表示。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在国家级民营科技园打造感知点,在龙归街道中心联络站首创“代表联络站+民科园管委会+商会”新型服务模式,成为各级代表进产业园区、进企业、进车间的履职阵地。

  海珠区人大常委会推动滨江街道在江湾片区联络站旁打造滨江人大主题公园:1950年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改善原珠江区“水上居民”政治地位和生活情况,近年来推动解决水浸街问题、缓解交通拥堵……一个个生动案例,激活了基层民主的视觉识别、在地感知和公共记忆属性。

  “感知人大,履职为民。”南沙区大岗镇中心联络站探索“感知式履职”新路径,在大岗公园打造了一条集人大工作宣传、宪法知识普及、社情民意收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大宣传长廊”,推动人大工作更“可感”、基层民主更“可触”、群众幸福更“可及”。

  下一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指导各区人大常委会在省、市优秀代表联络站或其他基础条件较好的代表联络站中,进一步加快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的打造与宣传推广,全面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形式、内容、成效,充分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