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出炉 全市划分105个排水片区

  • 2025-05-2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近日,《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市水务局印发实施,《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定位,规划至2035年构建起安全可靠、通畅稳固、低碳韧性、智慧高效的高质量防洪(潮)排涝体系。

  目前,广州市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200年一遇;城市治涝标准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但防洪排涝工作仍面临挑战。

  《规划》提出,广州市位于珠江流域尾闾,外有流域洪水过境,内有本地暴雨致涝,北有山区洪水入城,南有台风暴潮侵袭,同受洪、潮、涝三类水患灾害威胁。根据不同水患成因,规划提出“上蓄、中泄、外挡”的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系统提升全市防洪(潮)排涝防御能力及超标准雨洪应对能力。

  《规划》将广州市域范围划分为6个重要防洪保护区,分别是广州中心城区防洪(潮)保护区、珠江河口滨海防潮保护区、东江北干流防洪保护区、流溪河中下游防洪保护区、增江下游防洪保护区、两涌一河防洪保护区。

  广州中心城区防洪(潮)保护区防洪标准为防御北江300年一遇、西江200年一遇洪水。广州城市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对于遭遇涝灾后损失严重、影响较大涝区,治涝标准适当提高至50年一遇。

  全市以105个排水片区为单元,因地制宜构建排涝工程体系,由内河涌、调蓄工程、排涝泵站组成,上下游分别与市政排水工程体系、流域防洪(潮)工程体系相衔接。结合广州自然地貌特征,105个排水片区可划为三类,即北部山林生态区、中部中心城区及南部平原河网区。规划按“拓通道、散调蓄、强泵排、定竖向”的排涝思路,加强蓝绿灰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消除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易涝点,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