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广州锚定“中国建造”新高地
  • 2025-05-10 10:06:2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到2030年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国内领先 形成5000亿级产业集群

  预制工厂智能生产线工序流水“一键启停”,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建筑机器人“各司其职”,成为“危、繁、脏、重”作业工人的得力助手……5月8日到10日,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广州在智能建造探索实践中,涌现出丰富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广州市持续发力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未来将锚定“中国建造”新高地,到2027年,进入国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第一梯队,到2030年,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国内领先,形成5000亿级产业集群。

99b9422267dd39214c21.jpeg

广州南站广州环球贸易广场项目,采用了“云端建造工厂”系统。

  顶层设计:纳入全市产业发展战略

  广州明确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作为4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纳入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布局,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城市把建筑业相关产业列为全市战略性发展产业。

  为了实现目标,广州印发纲领性文件《广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优化政策机制、树立建筑产品理念、打造产业生态、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26项重点任务,统筹引领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发指导性文件《广州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引导、企业创新、项目试点”三大路径,涵盖培育产业生态、推广BIM技术应用、推动智慧施工等6大领域,并细化分解为29项重点任务和99项具体举措。

  广州还印发了《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当前正在编制《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在新开工的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和原拆原建等项目中明确模块化建筑建设面积比例。

  场景优势:落地新技术 打造新高地

  广州发挥场景应用丰富的优势,建立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危旧房屋原拆原建等场景应用工业化建筑的项目储备清单,通过项目培育,使广州成为国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技术使用的热土和高地。

  紧邻广州南站的广州环球贸易广场(C区5号地块总承包工程),承建单位中建四局创新应用自主研发的云端建造工厂、智能建筑机器人、数字建造管控平台等众多智能建造“黑科技”。云端建造工厂配备自动开合雨棚、喷雾降尘系统及通风装置,夏季作业面温度降低10℃以上,小雨天气仍可正常施工,有效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同时,配备多款智能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30%,预计整体工期缩短约10%。

  广州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等5个方面协同发力,实现BIM(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目前,BIM技术已被纳入《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政府投资项目、重点片区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三维智能审图系统累计审查项目1681个,模型数量达1.5万个,居全国首位。

  集群联动:升级产业链,产品走向全球

  广州以“链长制”为抓手,引导上下游优势企业成立建设行业智慧化产业联盟,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广州建筑集团与宝武集团达成战略协作,共建“钢结构智能加工产业园”,推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降低15%、效率提升20%,催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新生态。

  广州推动智能建造相关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导入智造、研发等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五大赛道,谋划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产业园区“2+5”布局。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增城区打造“湾区智能建造产业园”,预计2026年投产,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将成为华南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建筑装备制造基地。

  广州以开放姿态联动湾区、“出海”全球。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为契机,广州联合香港建造业议会、澳门土木工程实验室成立“粤港澳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广州建筑承接香港MIC项目,拓展湾区智能建造产业市场。在澳门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广州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装配化装修方案得到广泛应用,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出海”的征程中,广州已建立海外技术转移中心6个,输出BIM全生命周期管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八大技术体系。中交四航局参与的泰国林查班港扩建项目是智能建造在港口工程领域的成功范例。

  标准输出:形成广州经验

  广州通过编制工业化建筑在造价、设计、施工方面技术标准和发布标准化产品图集,规范建造基本流程,保障工程造价,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广州已出台地方性标准《工业化建筑建造规程》,从创新管理模式、建造技术选择、系统集成设计、智能生产施工、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建立工业化建筑的建造技术标准,规定工业化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管理及技术要求,包括项目策划、设计、生产与运输、施工与验收、新技术应用等。

  此外,广州率先发布《智能建造技术清单》《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指引》,明确基础级、标准级、领先级技术应用要求,引导企业分阶段提升技术水平。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