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在介绍地方典型经验和案例时,广州市介绍了通过耕地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做法成效。
作为全国唯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9月获得国务院批复。一直以来,广州始终勇于改革创新,统筹安全与发展、保护与利用,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超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当前,广州市稳步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落实,通过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探索超大城市保护耕地、促进发展的新路径,以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州把耕地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为超大城市促发展、守底线,提供“广州经验”。
立足岭南地理特点,持续优化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广州北部依山、中部拥江、南部滨海,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珠江水系为脉络,划分北部山林生态区、中部沿江都市区、南部滨海新城区,构建了依山达海、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塑造了耕地护城、水网融城、森林进城、海洋亲城的风貌特色。同时,规划以流域为骨架、以现状优质耕地为主体、以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为导向,划定14个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既守住了农业与生态的本底,又为城市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耕地保护立体防护网。全面推行田长制,形成了“天上卫星看、空中探头盯、地上田长巡”的全方位耕地保护监测体系。在增城区,建设了42处高空探头及3处无人机库,对12万亩耕地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通过“大数据+AI”实现自动化识别与预警。此外,以调查监测、耕地保护和执法监督等业务融合为切入口,通过“一套数”“一张图”“一个平台”全链条管理,打破“拿着图纸找地块”的时空限制,做到“底数准,边界清、管理优”,实现耕地保护全过程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