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广州市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6—2030年)》公示
  • 2025-10-21 09:34:37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

  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6—2030年)》(以下简称《近期实施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作为“十五五”时期广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行动纲领,《近期实施规划》紧扣《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阶段目标和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任务要求,明确广州城市发展近期目标指标,划定了近期重点片区与重点平台,提出了重点任务行动,策划了一批支撑规划实施落地的重大项目,引导资源要素集中精准投放。

  据悉,《近期实施规划》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近期可落地与储备项目,提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城市建设任务。

61d0e6e14bb972f4e557.jpeg

广州珠江两岸美景。

  引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在空间策略方面,《近期实施规划》要引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强化门户枢纽城市链接能力。构建空海铁枢纽,推动从城市枢纽迈向枢纽城市,转化交通流量为经济增量。向空构建韧性高效多机场体系,向海织密远洋航线,向陆谋划超高铁战略通道。强化西向链接,建设供应链枢纽,形成“枢纽+通道+网络”体系。

  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整合“黄金内湾”资源,优化跨湾通道布局。以东部中心与狮子洋为支点,推动穗莞深度协同,强化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广州活力创新轴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生态,促进珠江东岸与西岸产业深度融合。

  深度推动广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纵深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推进两市轨道交通融合建设,持续优化完善道路网络。加快推动广清高质量一体化,依托广清接合片区与特别合作区,深化“广州孵化+清远制造”等产业共建;整合广清两地特色资源,共建生态文旅合作区。深化穗莞惠区域协作发展,推进穗莞跨江通道建设,协同流域生态保护;共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推动和美乡村带建设,探索“飞地”园区等跨界合作模式。

  加快活力创新轴科创要素集聚

  广州城镇重点区域建设方面,推动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建设世界级一流滨水区,推进跨江通道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滨水活力长廊,高质量建设滨水重点功能平台。

  加快活力创新轴科创要素集聚,北段建设高水平产业园区,强化创新转化与全链条配套;中段打造“学研创服”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社区;南段完善枢纽与科研设施,共建开放合作平台。

  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和服务品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承载能力,稳步推进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提升老城区文化魅力和环境品质。

  推动东部中心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聚集地,加速推进产业聚能提质,强化交通枢纽门户功能,提升产城融合和宜居水平。

  提高南沙新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能级,加快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和产业导入,提升湾区综合服务水平,推进枢纽体系建设。

  六大城市建设任务

  创新城市建设

  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引擎,依托产业空间提质行动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海洋特色创新发展为路径推进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为抓手打造全球要素配置枢纽。其中包括,扩容提质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聚空间,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等。

  宜居城市建设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推进社区服务优化、交通网络升级、基础设施强化、存量资源盘活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超大城市功能短板,构建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城市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包括,探索建设青年友好型社区、积极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深化建设包容型落脚社区;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容量,提升道路交通网络容量,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网络品质;连片旧城地区聚焦环境改善与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

  美丽城市建设

  立足岭南地域特色,以系统性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推进,通过生态网络构建、绿色游憩功能升级、美丽单元打造、岭南田园风貌塑造协同发力,着力打造“生态优先、绿美交融”的超大城市美丽发展样板。其中包括,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的“1+3+N”城园融合体系,完善全域公园体系建设,建设“多道合一”的慢行游憩体系,建设多样生态社区,建设岭南水乡美丽河湖等。

  韧性城市建设

  紧扣生态韧性与安全韧性“双提升”目标,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生态修复工程,筑牢城市生态本底;构建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系统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构建综合韧性城市建设新格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文明城市建设

  以“传承历史文脉、塑造特色风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抓手,守护城市历史记忆、赓续文化根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功能与美学有机统一的高品质城市空间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其中包括,统筹构建市域历史文化整体保护格局,推进生态宜居、岭南韵味浓厚的乡村风貌建设,围绕四大文化建设四片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文化地标和高品质文化集聚区等。

  智慧城市建设

  锚定城市治理现代化核心目标,构建坚实的数智化支撑体系、深化数智化场景应用;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强化数智技术在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公共服务、跨部门协同治理等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落地应用,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经验治理”向“智能治理”实现系统性转变。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