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白云国际机场正式迈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超大规模运行时代
  • 2025-10-31 09:48:20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1.2亿人次!这机场一年能运送一个广东

  伴随着引擎轰鸣,10月30日14时59分,东航C919国产大飞机执飞的MU6308航班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五跑道腾空而起,标志着历时五年建设的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核心项目——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正式投运。至此,白云国际机场成为中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广州航空枢纽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座因开放而兴、因联通而盛的千年商都,始终将枢纽作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禀赋。作为通达全球235个航点的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600万人次。

  稳居全球空港第一梯队的广州,为何需要历时数年打造这座全新的T3航站楼?作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的超级工程,白云国际机场又将如何重塑这座城市的未来?

62cca89105e498091328.jpeg

 不少旅客“抢鲜”体验T3航站楼。

3eae3326c1e115facbdf.jpeg

室内暖色调柔和。

86e294028a09e38e0965.jpeg

T3航站楼外景曲线优美。

  为什么我们需要T3航站楼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T3航站楼是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的关键落子

  历经五载建设,总投资537.7亿元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如期投运,标志着白云国际机场正式迈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超大规模运行时代。扩建后的白云国际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的使用需求;其终端设计容量更将提升至年旅客吞吐量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00万吨。

  这般规模与体量,注定了T3航站楼绝非仅为一座城市的雄心而诞生,更衔接着国家战略的脉动,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托。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T3航站楼是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的关键落子。2016年,“十三五”规划就将广州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并明确提出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2021年,“十四五”规划更是直接部署实施广州等城市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为枢纽升级定下调子;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而《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则为“世界级机场群”设定了“2025年基本建成”的时间表。

  T3航站楼的建设,正是交通强国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广州的生动实践,承载着清晰的国家意志。

  从广州自身的发展脉搏来看,T3航站楼的诞生,亦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主动作为”。早在2017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抓好白云机场第四、五跑道,噪声安置区建设及第三航站楼前期工作”。彼时,“十三五”规划刚刚起步,广州市GDP仅为1.96万亿元,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尚未投用,全市机场旅客吞吐量也仅为5968万人次。在当时提出新建2条跑道和T3航站楼,是否为时尚早?

  事实证明,广州的布局走在了需求之前。2018年,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启用,标志着从“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的跃迁。仅仅一年后的2019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便突破7300万人次,迅速逼近当时设计容量的八成,发展的天花板清晰可见。这促使广州必须拿出更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也印证了政府在重大基建中看得远一步、动得早一步的战略眼光。

  任何宏大战略的实现,都非一蹴而就。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清晰看到广州市对这项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改扩建工程的执着。自2017年后,“机场三期”便从未在其中“缺席”:2018年“推进报批”、2019年“启动建设”、2020年“可研过审并动工”,2021年创下“6月安置区开工、9月主体动工”的“广州速度”,再到2024年“基础工程完工”、2025年“建成投运”……八年时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动词”在变,“羊城花冠”从稿纸上的美好愿景,变为钢筋水泥构筑的现实,这一推进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政府以不懈努力,把“规划图”变成“实景画”。

  如今,步入T3航站楼,出发大厅内光影流动,值机岛如木棉花瓣般舒展,钢结构穹顶下旅客川流不息。T3航站楼的启用,为广州在服务国家大局、驱动城市未来的征程上,装配了更强劲的引擎,也向世界昭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湾区、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雄心与信心。

  T3航站楼落子之后,如何进一步走活棋局

  T3航站楼投用后,广州将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空铁枢纽群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平台

  T3航站楼对广州意味着什么?数字最能说明分量。根据民航局批复的机场总体规划,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按照2030年飞机起降77.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用地面积约35.17平方公里的规模进行规划。

  先看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几乎相当于2024年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总量,意味着白云国际机场每年能将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全部居民都运送一遍。

  再看用地规模:约35.17平方公里,面积已超过越秀区。这也意味着白云国际机场管理的范围超越了一个行政区的体量,“城市中的机场”正转变为“机场中的城市”,这句行业预言已成为现实。

  再看当下的底气与未来的增量。2024年,白云国际机场飞机起降51.2万架次,跻身全球前十;T3航站楼启用后,到2030年将新增25万架次的空间,相当于再造半个白云国际机场。货运方面,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237.37万吨,位居全球第九,而380万吨的远期目标意味着近150万吨的增长潜力。

  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建成投运,将有力支撑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国家“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中,广州被赋予“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这一重要定位。T3航站楼投用后,广州将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依托空铁枢纽群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平台,进一步强化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综合性门户功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如果说T3航站楼对广州是量级的跃升,那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便是世界级机场群拼图的关键一子。

  “世界级城市群民航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场群支撑城市群。”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的这一论断,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现实。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共有7座民用机场,包括广州、深圳、香港三座枢纽机场,珠海、澳门两座干线机场,以及惠州、佛山两座支线机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主要城市。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公布的全球前20大货运机场榜单中,香港、广州、深圳三大机场全部上榜,货运量占全球总量的7.2%,在世界空运版图上留下深刻的湾区印记。

  白云国际机场以T3航站楼投运为支点,为这幅“世界级机场群图景”补上关键拼图,撬动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与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实为相互成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蓬勃态势为机场群的升级创造了历史性窗口;而一个日趋成熟的机场群,也必将以其强大的枢纽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顶尖注入强劲动能。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升级步伐从未停歇:广州T3航站楼投产,香港三跑道全面启用,深圳机场三跑道成功试飞,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这些重大基础设施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交通辐射力,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世界级机场群。

  T3航站楼的建设,从2017年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10月30日正式投用,已经过去八年。

  八载光阴,这个城市目标陪着广州走过了从“十三五”起步的蓄势到“十四五”收官的跨越;也见证着这座城市从GDP尚不足2万亿元的提速前行,到迈上3万亿元台阶的从容稳健。

  城市与枢纽共生共荣,这份藏在钢筋水泥里的长期主义,是城市对发展的耐心,更是枢纽与城市彼此成就的共生。枢纽因城市的雄心而生,城市也因枢纽的崛起而更具底气。

  未来,T3航站楼将继续与广州一起,在时光中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因为真正伟大的枢纽,从来不只是城市的门户,更是与城市血脉相连、共同跳动的心脏。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用地规模约35.17平方公里,该面积已超过越秀区。这也意味着白云机场管理的范围超越了一个行政区的体量。

  T3航站楼投运后,白云国际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的使用需求,几乎相当于去年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总量。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