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何而来?从五场研讨会看五个“双向奔赴”
  • 听全文
  • 2024-02-29 10:28:3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甲辰龙年开工以来,从广东、广州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到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再到一连五场的高质量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共同汇聚成广州“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气象。

  连续两年,广州“开春第一会”聚焦同一主题,足见广州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大会后一连举行的五场研讨活动,聚焦五个“双向奔赴”——产业项目与“百千万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科学家与企业家,产业与人才,金融与产业科技,也对应着广州今年发力的五大方向。

  高质量发展,广州怎么干?不妨让我们从产业、科技、“百千万工程”、人才、金融这五个维度,读懂2024年广州“开春第一会”。

  2023年,广州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元新台阶。面向2035,广州提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这意味着广州的经济总量要翻一番,在接下来12年的时间里,地区生产总值再增加一个3万亿,朝着经济总量6万亿元的目标迈进。

今年,广州聚焦五大方向发力

  如何再造一个新广州?产业根基雄厚、科技资源富集、企业家敢拼善为,无疑都是广州坚实的基础,但当有了更高的目标,广州仍面临经济韧性不够强、创新突破需加强等挑战。因此,广州的“二次创业”,决不能仅仅依靠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惯性,必须瞄准一股强大的新动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股新动能从何而来?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我们导航定向。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因此,从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到五场研讨会,无论是以科技、产业为主的主题研讨,还是人才、“百千万工程”、金融等领域的研讨,都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展现出广州将瞄准这些新动能,实现新突破。

  看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 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

  科技强则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聚焦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主题,彰显了广州紧紧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的决心。

  聚焦科技和产业两端的两场研讨活动,并没有在各自领域“孤芳自赏”,而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投向彼此,打破从科技到产业的边界,瞄准“新质生产力”,将科学家和企业家安排在“C位”。

  在创新驱动发展研讨活动上,科技和产业界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挖掘新思路、探讨新举措。

  科学家们在此凝聚方向共识——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我在德国求学时看到中国的血液透析从设备到耗材都被国外垄断,当时就下定决心,学成后一定要回国做中国自己的血液透析系列产品。”身兼肾内科主任和公司董事长两职的尹良红,20多年来带领科研和企业团队多次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企业家们在此响应时代召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是最有希望推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集三大趋势于一身,先发优势明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分享道,集团锚定智能新能源主航道,自主研发累计投入超450亿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利1.8万多件,以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提供第一动力。

  当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当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政府部门的支撑路径也更加明晰。活动上,全市11区政府代表逐个上台,郑重领取了各区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这批任务书,是广州惠企、暖企,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承诺”,更是广州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磅礴动力的“蓝图”。

  看产业

  产业科技互促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一个实体经济雄厚的新广州,必然是一个以新质生产力撑起产业“脊梁”的新广州。新质生产力的“新”,“新”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聚焦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的专题研讨活动上,科学家和企业家共聚一堂,谋划以怎样的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动能。

  “合成生物学技术不断突破,为生物产业变革带来了新契机,是生物制造发展的重要引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影分享。在她看来,高校科研必须面向市场,才能体现价值。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不是单向的过程,“互促”才能“双强”。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广州企业,莱恩医药助力中山眼科医院全球首个临床前评价可逆转白内障的滴眼液项目落户广州。“这个项目13.6亿元的转化金额创下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金额之最,也是我们过硬的评价研究坚定了广州企业家买单的信心。”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威表示。

  传统产业“活”起来、新兴产业“强”起来、未来产业“立”起来,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高楼才能“挺”起来。

  从传统的抽水蓄能到新型储能,南网储能公司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之路。公司总经理助理、总法律顾问、合规官汤建良说,规划到2035年新型储能装机占比将从现在的3.3%增长到18.5%。

  “省了技术创新的钱,就断了明天的路。”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首席数据官程欧分享道,集团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营收超过10%,在多个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ATM中国芯”。

  当广州南沙制造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再叩苍穹,布局未来产业,广州正在开启一场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诗征途。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杨毅强介绍,商业航天已经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2.0时代加速布局,当科学借助商业化的力量开拓疆土,“上九天”的梦想就这样走进现实。

  看“百千万工程”

  “头号工程”发力 “百千万工程”进入提速之年

  15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超600亿元,未来三年农行广州分行对“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给予超3000亿元信贷支持……在“百千万工程”主题研讨活动上,这是广州“百千万工程”在早春时节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从这份成绩单里,我们看到当“百千万工程”迈入加力提速之年,更加旗帜鲜明地强调“大抓产业、项目为王”,就是为了要把这一“头号工程”落在明确的行动上、具体的数字中。

  从“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建起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之后,接下来,更要关注如何把“百千万工程”变成众人之事,真正让“百千万”企业、“百千万”群众、“百千万”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这一头号工程。

  “广东、广州各界力量,尤其是民营企业、社会力量、乡贤,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很高。”亲历浙江“千万工程”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顾问顾益康如此评价。这次来穗,已是他一年来第四次到广东调研,他也从中见证了“百千万工程”带给广东、广州的巨大变化。

  “百千万工程”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只有把产业落在项目上,才能真正让更广大的社会力量获得发展机遇。

  为此,广州强化大抓项目工作导向,把规划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做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活动现场,全市“百千万工程”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600亿元,当中大部分为产业项目,不乏“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项目。

  锚定目标、凝聚共识,在区、镇、村这三个重要节点,同样将突破口放在了产业、科技和项目上,力争把“百千万工程”再做深做实。

  “我们要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以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为突破口,加压奋进、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海珠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永宏说。其中,数字经济、都市工业都是海珠区的发力点。

  “突出关键项目服务、优质平台构筑和完善链条培育,推动广药、修正、迪安、阿道夫等一批大健康领域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投产。”白云区钟落潭镇党委书记刘耀均道出了钟落潭镇的“强镇密码”。

  曾经,从化区锦一村的村集体年经营收入仅有10万元,去年,经营收入达到500万元。从化区锦一村党总支书记黄润财的富村密码,也有着相似的产业印记,“村集体要积极为村民做好特色包装,链接物流企业等资源,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看人才

  产才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广州是大湾区的一扇窗户,良好的创新氛围,打动了千千万万的创新创业者。”在人才专题研讨活动上,广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鸿志分享了在广州扎根发展的故事。“2015年,康立明生物在黄埔区成立,致力于肿瘤早期检测产品及服务。2018年,肠癌筛查产品‘长安心®’上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粪便基因肠癌早筛产品,被誉为‘中国生物技术十大进展’之一。2023年,我们美国、中国香港、德国分公司相继成立,国际化获得显著进展。”回望这些年,他感叹,“我们乘着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快速壮大,建立了一支拥有深厚从业经验和过人专业实力的研发团队,为研发优质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是支撑企业创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企业是人才发展的主阵地。”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璐怡直言,小马智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得益于广州市和南沙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从成立之初,小马智行就引领带动一批对自动驾驶事业有雄心、有信心的行业顶尖人才集聚广州。落地后短短两个月,就在南沙搭建了技术与运营团队,组建了总部研发中心。”她不禁为广州对科技公司人才引进培育的鼎力支持而点赞,“广州市和南沙区在高端领军人才支持、企业自主人才认定、职称评定、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出入境等领域均有各种绿色通道,人才后顾之忧解决得很顺畅。”

  近年来,广州大力支持企业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引导高校人才到企业担任“产业顾问”,探索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引才用才,人才专题研讨活动现场为一批产业教授、产业顾问代表颁发聘书,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促进产才深度融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1年以来,聚焦全市21条现代产业链,市委人才办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成立“产业人才联合会”,助力形成产业人才集聚效应,推动产业人才“链式开发”,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经成立11家产业人才联合会,团结凝聚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大批人才。

  向海向外,勠力同心联合引才;向精向尖,珠联璧合协同创新;向深向实,合力共进涵养生态……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11家产业人才联合会向在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广大人才发出倡议:“当前,广州正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大步迈进,产业不断蓄力,人才厚积成势,创新创业正当其时。让我们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努力打造人才创新联合体,全力助推广州高质量发展。”

  看金融

  引活水 浇灌产业科技

  金融研讨活动同样剑指产业科技。会上,多家广州金融机构亮目标、出实招,明确将更多金融资源服务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千万工程”等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及薄弱环节,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3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2736.74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居北上广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金融业支柱地位不断凸显,为广州市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强调,2024年,广州金融业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邱亿通表示,广州金融业将通过提高间接融资供给、加快培育科技企业上市、强化风投创投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运用各类融资工具、争创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广州将全力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强化重点平台建设、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关系着民生福祉。“将完善‘普惠机制+’体系、发挥地方金融组织积极作用、重点做好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实施产融对接‘金桥工程’、充分发挥各金融功能区作用。”邱亿通说。

  广州多家金融机构亮目标比决心、亮思路晒方法,同样强调要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产业科技等重点领域。“我们将推出专属举措,确保年底科创企业融资余额超千亿、服务数量超万户,坚持信贷先行,加大‘车显芯药’等重点领域的活水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熊焘道。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行长李大龙强调,2024年计划投放普惠贷款超千亿元,同时突出“百千万工程”,力争全年投放农户贷款近100亿元。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