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五个维度描画广州科创力“图谱”
  • 听全文
  • 2024-03-28 09:32:42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3月27日发布

  3月27日,《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如何将科技创新“变量”向高质量发展“增量”转化?《报告》以五大维度20个指标来“量化”描画广州科技创新进程。《报告》显示,广州近年创新发展水平提升明显,5大维度指标表现亮眼,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显示出广州不断强化其科研城市实力,并持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趋势。

  据战略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介绍,《报告》对指标体系从原有“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修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5个维度,并增加“高被引科学家数”等指标。

  过去7年广州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玄兆辉介绍,过去7年,该所持续监测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变化,从其研究与观察来看,广州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发明量质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2023年《报告》描画的是2022年广州科技创新“图谱”,广州在5个维度上均有创新指标表现亮眼。科学发现维度,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指标发展快速,2023年广州13所高校的13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居全国第四;技术发明维度,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的38.07件增加至2022年的62.85件,实现了快速提升;产业发展维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标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企业强势引领产业发展,2023年占企业总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市20%的企业所得税、40%的企业利润总额;人才支撑维度,广州“筑巢引凤”汇聚高层次人才,高被引科学家数指标表现尤其亮眼,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增长快速;生态优化维度,广州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从2020年的500多亿元提高至2022年的900多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各指标的增长表明广州科创发展步伐越迈越快。”玄兆辉说。“这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的独特优势分不开。”他介绍,广州是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

  科学发现

  反映的是区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包括4个二级指标:

  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

  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

  每万名研究人员高被引论文数

  省级科学技术奖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12.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09.37分,年均增长4.68分。近年来,广州持续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实施市校(院)企基础研究联合资助计划,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梯队支持体系。2022年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20.97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为12.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7%);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增长快速,居全国前列;省级科学技术奖达到143项,同比增长6.72%。广州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极大推动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

  技术发明

  反映的是区域创造新产品或新技术的能力。

  包括4个二级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

  技术合同成交额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2.85件,同比增26.94%

  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25.67分,年均增长12.84分,发展增速较快。近年来,广州加速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及产业化。2022年,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2821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比增长245家,创历史新高;广州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2.85件,同比增长26.94%,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45.54亿元,同比增长9.63%。广州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技术发明水平持续提升,科技成功转移转化效果显著。

  产业发展

  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的发展情况。

  包括4个二级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区营业收入占GDP比重

  高新区发展持续向好,营业收入占GDP比重达52.17%

  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03.68分,年均增长1.84分。近年来,广州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2年,广州“四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四上”企业1/7的比重,提供了“四上”企业近3成从业人员岗位,贡献了“四上”企业近1/6的增加值;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挑起广州高质量发展“大梁”,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高新区发展持续向好,营业收入占GDP比重高达52.17%。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

  人才支撑

  反映的是区域的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

  包括4个二级指标:

  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

  高被引科学家数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

  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量

  高被引科学家58人,同比增长41.46%

  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21.57分,年均增长10.79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广州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大力引培高精尖人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2022年,广州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为163.55人年/万人,同比增长24.89%;高被引科学家58人,同比增长41.46%,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一;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为86.26人,同比增长11.37%,人才储备进一步强化。广州出台各类引才聚才政策,人才集聚效应成效明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生态优化

  反映的是区域创新活动所依赖的生态系统情况。

  包括4个二级指标:

  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

  孵化育成体系建设

  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数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

  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3.43%,创十年来最大增幅

  2022年该指标得分为134.39分,年均增长17.19分,改善最为显著。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2022年,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43%,创新近十年来最大增幅,是全国唯一实现连续9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较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创新创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市获奖企业总数迅速增长,年末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持续增长;精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约为2020年的1.8倍,同比增幅在20个指标中居第二。广州生态环境优化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潜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