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春耕”忙。刚刚过去的三月,广州处处产业兴旺生机蓬勃:飞行汽车首次在广州CBD实现示范飞行,国内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MEMS)及特色工艺生产线——广州增芯项目顺利进入调试投产准备阶段,广州在黄埔区以外布局的首个加氢站在白云区投入运营……飞行汽车、集成电路、氢能等无不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广州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的生动案例。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坚持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并举,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牢牢筑稳做强。
数字化技术改造推进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一代技改,一代生产力,技改的跃迁就是生产力的跃迁。每一代技改都是以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为产业注入新动能,才使得制造业永葆青春活力。”工信部电子五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院长杨晓明表示,当前新一轮技术改造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以数字化技改作为主攻方向,动能转换强、改造效益高、拉动投资大、影响范围大、变革层次深。广州市实施技术改造的优势就在于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意识突出、专项政策支持。
作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广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包含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以及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在内的传统产业规模庞大,是广州产业体系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广州创新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企业提升专项行动,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首”政策推动重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加速企业改造焕新、产业链转型升级。
过去一年,广州遴选“四化”赋能重点平台122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家,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5%。今年1~2月,全市工业投资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基础上实现增长4.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3%。民间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加大,民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5%,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一半。
新兴产业小苗变大树
未来产业种子快开花
3月21日,随着首注氢气加注成功,首辆氢能重卡在云韬氢能加氢站出发。该加氢站不仅是白云区首座加氢站,还是广州在黄埔区以外布局的首个加氢站,成为广州完善氢能基础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推动着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双碳”背景下,氢能正成为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广州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力方向之一。
“自2022年5月落户广州白云以来,我们在产线建设和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已完成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的产线建设。”云韬氢能总经理杨强告诉记者,计划今年继续投入4.5亿元,建设总部生产研发基地、建设电解水等产线,并继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15~20家企业落户。
过去一年,广州的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汽车产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
就在今年1~2月,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产品快速产出,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同比分别增长29.5%、31.1%和2.3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长70%以上。
蓝图绘就,前景可期。今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强调要全力做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个实体经济雄厚的新广州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