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天河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 听全文
  • 2024-09-26 10:47:10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以“四个聚焦”抓改革

  天河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守正创新、苦干实干,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抓改革,加快重构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科技人才新优势,持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把天河现代化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实,努力为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奋力在“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中勇当尖兵、树立标杆。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一脉相承,明确了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吹响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当好排头兵的冲锋号角。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河区委书记陈加猛表示,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催人奋进,天河区将不折不扣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谋划推进改革,加快重构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科技人才新优势,持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奋力在“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中勇当尖兵、树立标杆。

  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抓改革,加快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切实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政治责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123456”产业发展思路举措,锚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都市工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未来产业5个产业主攻方向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3种经济形态,选准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做好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等重点发展片区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及配套措施,久久为功推动产业发展提能级、优结构。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统筹推进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种所有制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生动局面。

  聚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改革,加快重构科技人才新优势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上持续下功夫,一体推进教育强区、创新强区、人才强区建设。突出教育先导性功能。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调整,加快推进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重点教育项目建设,高质量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突出科技战略性地位。市区合力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更新发展,持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机制,做大做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等创新平台,优化完善“从初创到上市”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突出人才根本性作用。优化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机制,发挥好天河人才港、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河先导区等平台作用,构建宜居宜业宜创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形成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规划效果图

  聚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改革,加快重构空间发展新优势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区。以规划引领优格局。紧密衔接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检视优化各重点发展片区规划,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打造城央公园、绿美之芯,建设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天河段),优化提升广州新中轴(天河段)、活力创新轴(天河段),推进城区功能东进北拓,加快构建“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以城市更新拓空间。坚持把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和最大潜力板,落实专班制、责任制、考核制,攻坚推进13个城中村改造。同时,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推动未改造的“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补短板提效能,着力打造“和美社区”。以精细治理提品质。把握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重大机遇,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抓好环境综合治理、风貌管控提升和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优化市容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机制,营造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的城区环境。

  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抓改革,持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改革真正利民惠民。高品质打造幸福天河。完善“一街道一就业驿站”服务体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优化颐康中心(站)“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强用好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构建老青幼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等重点医疗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高水平建设平安天河。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综治中心、最小应急单元等共治力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试点建设。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