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 广州亮点
广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十四五”期间连续三年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
  • 2025-11-09 09:50:25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解锁民生“幸福密码”

a3ad146bd2651bfb39ea.jpeg

广州正以亮丽多姿的城市风貌迎接八方宾朋。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广式煲汤温润养人,单位食堂却也常备馒头、饺子,照顾着我的‘北方胃’……”硕士毕业生张雨点,今年在广州成为“职场新人”。

  花都区集群街道居民马妹,今年住进了“原拆原建”的新房:“我和邻居们第一次走进新家,簇新的房子,还有政府送的电饭煲、大米和油,大家都笑到‘见牙唔见眼’(笑得合不拢嘴)。”

  “社区的‘稚乐园’在家门口开园了,一下子就给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提供了最优解。”家住逸涛社区的小昳妈妈,从家门口的托育园中寻得一份安心。

  大学毕业生、年轻妈妈、住进新房的老街坊……简单的几句话,共同勾勒出广州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民生画卷。“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精细的治理思路塑造“人与城”的关系,让民生福祉更可感可知。其间,广州连续三年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已深刻写入城市的基因。

  fdc588737fd62b6cf46e.jpeg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题招聘活动。

  一个新机会:“就业巴士”走街串巷

  就业,是民生版图中最为关键的一块。聚焦就业优先,广州努力实现就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的良性互促,积极推进“以高质量服务推动就业创业”这一民生实事,全方位提升人民的就业幸福感。

  作为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的城市,广州已基本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356个就业驿站、105所院校就业创业e站、30个零工市场(零工服务站点),已深入城市村居。求职者在“街头巷尾”,便能轻松获取就业信息、享受就业服务,节省时间和精力。截至今年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8.53万人,帮助9.9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3.0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高质量就业社区建设标准”经验在全省总结会推广,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优质的就业环境。

  乘“百万英才汇南粤”东风,广州开出“人才专列”“职通车”,向广大英才发出“招贤令”。不论是“大而全”的综合招聘会,“专而精”的特色招聘会,还是“小而美”的招聘会,几乎每周,各种招聘会都会在广州街道上演,“湾区就业巴士”走街串巷,为市民群众带来就近的招聘信息。截至今年9月,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了1369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12.96万个次,为求职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一份归属感:从“一张床”到“一个家”

  “入职那天,推开人才公寓的门,齐全的设施、温馨的布置,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八个字——一方天地,一盏灯火。广州给青年人的这份归属感,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实在!”今年入职广州番禺交投集团的2025届硕士毕业生刘芮君,直言这座城市藏在细节里的“温度”更让人动容。

  住房是民生之重,“安居”有保障,“乐业”才能有劲头。从“一张床”到“一个家”,广州以实实在在的安居政策为青年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今年6月30日,广州青年优居·南粤英才驿站公益住房小程序正式上线,应届毕业生可通过小程序申请首批短期住房,在广州免租入住7天、15天或30天。

  就在2024年,广州全年共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79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2万套。城中村改造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新模式获得突破,花都区集群街2号居民楼成为全省首例多业主筹资的危旧房拆危建新项目。

  一份活力和温度:打造全龄友好社会

  城市的活力和温度还体现在对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颐养的全龄友好社会的打造。

  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上新,众多高等学府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持续攀升,职业教育体量在全国地市排名第二。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拥有成长成才的机会。

  在这里,村卫生站医保定点和“一元钱看病”100%覆盖,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与全省各地市及部分省外地区实现互认;就医无感支付服务扩大到全体居民,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药品追溯码采集实现全覆盖。

  在这里,还有1414个长者饭堂、177个颐康中心,陪伴老人们探寻美好生活;67个“穗救易·共助空间”遍布全市,给陷入困境的人们传递城市的善意和支持;182名儿童督导员和2866名儿童主任扎根基层,守护着孩子的童年;3011个社区慈善基金,正构建社区向善内循环……

  公共服务需求体量大,民生需求日益多元。迈向“十五五”,广州将坚持造福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速览“十四五”

  2021年

  广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

  在广州,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到53.43%和88.18%。

  2022年

  广州建成首批村居(社区)就业驿站62家,城镇新增就业30.55万人。

  在广州,颐康服务站覆盖53%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全市镇(街)。

  广州成为2022年度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会员的中国城市。

  2023年

  广州组建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新建家门口就业驿站175家。

  在广州,颐康中心(站)实现村居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

  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组建安居集团,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4万户。

  2024年

  广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推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推动城乡低保标准“十五连增”,综合救助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入选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

  2025年

  在广州,个人养老金参加(开户)人数超500万人,居全国前列。

  成功揭牌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

  数读

  教育

  2024年,广州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万多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万多个。

  2024年,12所职业院校全部入驻科教城,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选手获金牌数占全国近1/5、居全国城市首位。

  医疗

  2025年,广州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实现跨省互通:与贵州省逾80家医疗机构实现了跨省调阅和互认。

  2025年,广州实施基层药品联动保障行动,优先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提供涵盖27种慢性病的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流转服务。

  社区嵌入“稚乐园” 托育就业两相宜

  一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品质,往往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急难愁盼上。而如何可持续地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服务,考验着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在广州市南沙区,一场引入公益慈善概念的社会创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解法。引入公益组织担任合伙人,打造普惠低偿而有人文温度的公共服务产品,邀请社区邻里成为服务执行者,在给自己创收的同时服务社区,而公共服务的营收按比例反哺社区。如今,位于南沙区逸涛社区的稚乐园正是借助这一模式,回应了社区的一系列民生服务需求,成为社区“网红点”。

  原来,逸涛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年轻新型社区,社区12岁以下儿童占比12%,托育、托管需求非常强烈。“可那时候要找一个价格合适、服务有保证的托育机构其实比较难,要么远,要么贵。”逸涛社区稚乐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一年多以前,逸涛社区工作人员精准捕捉到了社区双职工家庭的托育刚需和全职妈妈再就业意愿,随即启动稚乐园合伙人项目,以社区慈善基金为载体,寻找到了具有丰富社区普惠托育经验的社区合伙人——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决定以社区出场地、公益组织出专业的方式共创社区托育服务。

  在这一共创机制下,社区的活力和韧性悄然显现。社区盘活了闲置空间,11个单位及热心党员组团支持完成场地的功能改造;同时,稚乐园也开始了托育园工作人员的招募,并由公益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多位社区全职妈妈找到“全职妈妈”之外的第二职业。“这个家门口的职业吸引了不少妈妈报名,大家都说其实刚好需要这么一个机会走出家庭寻找自己的舞台,大家对托育社区的孩子也很用心。”稚乐园工作人员说,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模式,这里便形成了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居民参与的社区普惠托育新模式。

  2024年10月,稚乐园正式开园,作为南沙区首个社区嵌入式托育园,实行普惠定价,2—3岁的孩子全日托育费为1980元/月,远低于周边市场价,而且融入了科学观察等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真正让宝爸宝妈实现放心托、安心育,以社区内生资源激活破解托育难题。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稚乐园已招收15名婴幼儿,算上老师的工资以及日常基本开销,已经能够实现日常运作收支平衡,而且还能反哺逸涛社区的社区慈善基金,支持社区开展困境群体支持服务和活动,构建一个社区的民生事业良性循环。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