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线上播出
  • 听全文
  • 2022-06-13 10:03:54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日前,“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在线上播出,引来许多关注。

“非遗传承·黄埔十古——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线上播出.jpg

剧照

  所谓“十古”即古树、古村、古井、古屋、古庙、古塔、古巷、古道、古桥、古码头“十类古遗存”。记者了解到,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在摸清全区十类古遗存的基础上,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现状、分布情况、保护及开发利用潜力等要素,筛选了一批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点项目,确定了黄埔区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十大示范项目(片区)。而本次展演则是以舞台形式,对“十古”进行的一次创意展现。

  展演将“十古”有机融入每个节目当中,在讲述一个个“黄埔十古”历史文化故事的同时,将它们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展演分为“春之韵”“夏之梦”“秋之恋”“冬之忆”四个篇章共计12个特色节目,结合波罗诞、扒龙舟、貔貅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全景式的舞台效果,彰显黄埔历史文化的魅力。

  比如,取材于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扒龙舟”的民俗舞蹈《凤艇谣》,呈现了龙舟比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女子龙舟比赛,即“凤艇”,黄埔古村的女子头戴竹编凉帽,划过一道道古桥,伴着山歌,悠扬的曲调唱出了广府女性淳朴、率真的美好品德。

  随着近年各方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那些带着乡土味道、地域特征的文化资源,逐渐走出早年“符号化”的浅表层面,如一杯好茶,一点点散发出层次不同的味道。从黄埔区之前推出的以南海神庙为背景的舞剧《黄埔长歌》,儿童舞台剧《菠萝蜜奇遇记》,到稍晚的以本土创业者为原型的原创舞剧《到那时》,以及“湾顶明珠·时代旋律”原创音乐大赛,我们能看到越来越自信的对传统文化、对现实题材、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化表达。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