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一图读懂】广州都市圈,准备怎么干?
  • 听全文
  • 2023-12-20 11:10:0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随着《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正式发布,广州都市圈准备怎么干,引发各方关注。

  近4万字的《规划》,提出除了都市圈范围内的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还有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的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各城市如何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要如何建设“一核两极四轴”的空间布局,又如何与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联动发展?

  为此,《规划》围绕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产业协作、营商环境、民生共建、生态共治、开放格局、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都市圈各中心城区之间1小时通达

  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是广州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加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对都市圈发展意义重大,也让广大市民可以随时“说走就走”。

  根据《规划》,要构建高效便捷的轨道上都市圈,建设广佛核心强辐射肇庆清远乃至周边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实现都市圈各中心城区之间1小时通达。在线路与枢纽的建设中,提出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水平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新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加强广州、广州东、广州南、广州白云、佛山西五大主枢纽之间互联互通,形成“十字+环+放射”状枢纽网络形态,同时研究建设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规划建设广湛高铁佛山站。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明确了广州都市圈的铁路枢纽将布局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广州白云(棠溪)站为主,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的“五主三辅”枢纽,并规划布局鱼珠、肇庆东、珠三角新机场等枢纽场站。

  《规划》提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轨道网络,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实现“一票通、一座城”。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因地制宜采取公交化运营,与城市公共交通做好融合衔接,优先利用既有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新建市域(郊)铁路配套动车所、客运站等基础设施。

  空港海港、公路网、物流枢纽等方面,提出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提升都市圈航线网络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城市的覆盖率;以广州港为龙头,辐射带动都市圈港口合作发展;加快推广ETC应用,提升都市圈内高速公路通勤效率,加快推进都市圈内票制资费统一标准;支持佛山在广佛交界规划建设“高标仓+智能化”现代物流产业园,全力打造大湾区到东盟国际班列。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规划》也明确广州都市圈将是一个新型智慧都市圈,将探索联合建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

  都市圈的建设也释放出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各种利好,如提出将探索取消都市圈内固定电话长途费,推动通信业务异地办理和资费统一,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规划》提出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在都市圈范围内特别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重点交通枢纽加快推广超级快充设施。

  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支点、肇庆清远为节点

  打造一体化联动创新网络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都是广州都市圈发展的重点。

  科技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支点、肇庆和清远两市为节点的一体化联动创新网络,显著提升都市圈科技创新实力。这种整体的提升带动作用,在《规划》中也有所体现,如提出按程序推动韶关、云浮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相关工作。《规划》提出,探索设立都市圈科技基金,采用创新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推动创新券跨地区使用。

  产业方面,《规划》明确,坚持以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前端+后台”“总装+配套”“孵化+产业化”等合作模式,推动广佛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肇庆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支持清远等地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实现都市圈产业协同联动发展。而从具体的产业看,也是聚焦于都市圈内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提出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家电、小家电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其中,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和生产性服务网络,建设以佛山为核心的制造网络。

  探索都市圈内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超7成 探索建设“无废都市圈”

  《规划》在营商环境、民生、生态等方面同样亮点颇多。例如提出探索推动都市圈内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完善科技人才跨区域流动和联合培养机制,鼓励广佛专业技术人才在肇庆、清远等地区就业创业和兼业。统筹城市交界地区中小学资源布局,探索跨区域中小学学校共建。建成农村“十里文化体育圈”和城乡“十五分钟健身圈”,支持南沙加快建设集文化、旅游、体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推进广州博物馆、从化流溪河流域横岭考古基地等项目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加强都市圈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共享。扩大都市圈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根据“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原则,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都市圈公共住房规划布局,探索建立跨市域公共住房建设合作机制,推动覆盖全常住人口的公共租赁住房供应保障,稳步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协商机制,充分征求毗邻城市意见。

  《规划》提出,要打造生态美丽都市圈,共建一体化绿色生态网络,构建“三屏三廊多心”生态安全格局,包括构建都市圈西部、东部和南部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加强南岭山地保护,推进南岭国家公园设立和建设,以西江、北江、东江为主体共建珠江生态走廊,南部滨海河网区重点修复滨海生态系统,优化海洋生态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占全部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比重达到100%;到203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到2025年基本实现都市圈内城市建成区污水“零直排”。探索建设“无废都市圈”,推广广州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经验,加快都市圈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联动机制、政策体系和监测网络,为实现美丽都市圈提供制度保障。

  内连外通从“轨道上的都市圈”到“轨道上的大湾区”

  探索试点广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规划》当中,不止就广州都市圈谈广州都市圈,而是提出要构筑区域合作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广州中心城区,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共同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圈外”城市交流合作?《规划》提出,要面向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推动与省内其他地区联动发展,立足全省城镇空间格局,深化与深圳都市圈以及珠江口西岸、湛茂、汕潮揭都市圈的交流合作、协调联动。拓展沿江合作空间,依托与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基础,重点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珠江―北江经济带共融共进,打造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设立一批华文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样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功能强大的城市中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强化镇村内生发展动力,完善城乡融合空间形态。建立县城(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县城(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对于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小城镇)支持其对接城市需求、纳入城市规划、融入城市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卫星镇。对于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县城(小城镇),统筹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支持其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交通枢纽、商贸流动、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80%以上,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广佛肇地区所有行政村100%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创建一批特色精品村。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制度,通过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到乡镇企业参与项目合作、挂职、兼职,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办企业,推进城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服务乡村,服务经历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且在都市圈内互认。完善科研人员入乡制度,培育壮大入乡服务技术人才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规划实施,《规划》还提出将项目建设作为落实规划的重要抓手,联合制定重大项目储备库和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清单,逐步形成以项目促合作的都市圈发展机制和规划实施机制。探索构建以广州都市圈为单元的统计体系,试点广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